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投照荒诞的存在之光——对《兄弟》的一种解读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兄弟》实际上是一部探讨人类存在境遇与存在价值的作品,其中对于世界荒诞、人生虚无的表现与察视,是它与存在主义的相合之处。但是作者不仅停留于对荒诞的表现,以靡靡之音敲响对世界的警钟。关于存在的价值探究与意义追寻,对人间温暖饱含深情的咏叹与固守,才是作者真正的用意所在,也是这部小说真正的深刻与出彩之处。
作者
高敏
范钦林
机构地区
江苏南通大学文学院
出处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第12期106-107,共2页
Modern Chinese
关键词
余华
《兄弟》
存在主义荒诞温情
分类号
B089.2 [哲学宗教—哲学理论]
J905 [艺术—电影电视艺术]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1
1
王学谦.
爱与死:在冷酷的世界中绘制欲望的图案——论余华的长篇小说《兄弟(上)》[J]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7,47(1):134-139.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2
1
莫言.《以低调写作贴近生活—关于《四十一炮》的对话》[J].文学报,2003,(1423).
2
余华.虚伪的作品[M]//余华.余华作品集:第2卷.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5:280.
共引文献
5
1
王首历,竺琼.
纷扰的《兄弟》与暧昧的余华——2007年余华研究述评[J]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4(2):13-19.
被引量:7
2
仇静,范钦林.
余华《兄弟》的生存困境[J]
.文教资料,2009(34):8-9.
被引量:3
3
洪治纲.
解构者·乐观者·见证者——论余华《兄弟》中的李光头形象[J]
.文学评论,2012(4):188-194.
被引量:8
4
赵耀.
绝望的无边与救赎——谈余华新作《第七天》[J]
.鸡西大学学报(综合版),2014,14(9):107-110.
被引量:1
5
曹志远.
互为起终点的“寻找”与“迷失”——《陆犯焉识》中的悲剧意味透析[J]
.名作欣赏(评论版)(中旬),2016(3):87-89.
1
王春燕.
《兄弟》:历史与现实之中的身体景观[J]
.文学教育,2008(17):62-62.
2
意义追寻——“陈振濂北京书法大展”访谈[J]
.中国书画,2009(12):66-73.
被引量:1
3
姚晓萍.
史有余香情味长——张婉婷文艺电影论[J]
.当代电影,2010(9):142-144.
4
《阮玲玉》[J]
.中国戏剧,1994(4):27-27.
5
林正华.
发展观的演变及其民族意义追寻[J]
.新西藏,2011(5):52-54.
6
唐婧,裘平.
邓丽君 我的爱人,再见!——那些关于“靡靡之音”的事[J]
.龙门阵,2015,0(7):30-34.
7
常晋曦.
音乐艺术院校在流行音乐发展中应起的作用[J]
.内蒙古艺术,2003(2):21-22.
8
任海杰.
扑面而来的维也纳香水[J]
.音乐爱好者,2002(1):38-40.
9
惠军明.
有关时间的咏叹[J]
.语数外学习(初中版)(上旬),2013(10):6-9.
10
丁增武.
现实与内心的契约——《兄弟》及余华小说的伦理观察[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09(8):33-37.
被引量:4
现代语文(上旬.文学研究)
2009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