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革命的现代“性”——1930年前后左翼文学理论中的爱欲主题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五四"时期在"自由恋爱"口号下的性解放到了革命文学年代,被延伸至唯物史观的历史框架内。对1930年前后的左翼文学批评界而言,后"五四"时代的新问题,是资本主义都市里一样得不到解放的爱欲是现代人苦闷的象征,"爱欲"的张扬因而成为一种进步的,既反封建又反资本主义的革命的现代性道德,"爱欲"的解放才是人类真正解放的标志,实现的方法就是构建一个无产阶级现代"性",它是唯物的,从而超越了"五四"的浪漫彷徨;是健康有力的,从而超越了资本主义的颓废虚耗。"爱欲"不是与革命对立的因而需要被规训的激情,而是被视为一种革命之"力"。
作者 刘婉明
出处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51-57,共7页 Journal of Sun Yat-sen University(Social Science Edi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5

  • 1钱杏邨.《关于顾仲起先生》[J].海风周报,1929,:13-13.
  • 2刘呐鸥致载望舒信(1926年11月10日),孔另境编.《现代作家书简》,广州:花城出版社,1982年,第185页.
  • 3大宅壮一著.《现代美的动向》,凌坚译.《文艺新闻》1931年11月16日第36号.
  • 4沈端先.《“小小十年”》[J].拓荒者,1930,:410-410.
  • 5钱杏邨.《茅盾与现实》.《现代中国文学作家》第2卷,上海:泰东图书局,1930年,第164页.
  • 6郑坚.革命的现代性与“恋爱”的现代性——“革命加恋爱”小说的话语分析[J].中国文学研究,2007(3):80-82. 被引量:3
  • 7钱杏邨.《华伦夫人之职业》.《力的文艺》,上海:泰东图书局,1929年,第149页.
  • 8钱杏邨.《压迫》.《作品论》,上海:沪滨书店,1929年,第1页.
  • 9钱杏邨.《(达夫代表作)后序》.《现代中国文学作家》第1卷,上海:泰东图书局,1928年,第101-103页.
  • 10华汉.《地泉重版自序》.《地泉》,上海:湖风书局,1932年,第30-31页.

二级参考文献28

  • 1贺桂梅.性/政治的转换与张力——早期普罗小说中的“革命+恋爱”模式解析[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6(5):69-92. 被引量:27
  • 2冯雪峰.从《梦珂》到《夜》--《丁玲文集》后记[J].中国作家,1948,(1).
  • 3茅盾.从牯岭到东京[J].小说月报,1928,(10).
  • 4王瑶.《中国新文学史稿》[M].开明书店,1951年9月初版.第5至6页.
  • 5钱杏邨.《蒋光慈与革命文学》,转引自《蒋光慈研究资料》,宁夏人民出版社,1983年版.
  • 6钱杏邨.野祭.太阳月刊,1928,(2).
  • 7冯雪峰.《从<梦珂>到<夜>——<丁玲文集>后记》.《丁玲研究资料》.天津人民出版社,1982年版.第296页.
  • 8海登·怀特著,陈永国,张万娟译.《后现代历史叙事学》,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第105页.
  • 9茅盾.《"革命"与"恋爱"的公式》,茅盾全集(20).
  • 10何丹仁(冯雪峰).《关于新小说的诞生-评丁玲的<水>》[J].北斗,1932,2(1).

共引文献1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