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哥本哈根气候博弈与中国角色的再认识 被引量:18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备受瞩目的哥本哈根气候会议留下的不仅是一份令人尴尬的《哥本哈根协议》,更多的是国际社会的反思。作为全球温室气体排放大国,中国满怀真诚而去,希望推动谈判取得实质进展,但得到的却是毁誉参半的国际评价。随着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不断上升,各国对中国参与全球治理有着不同的心理预期。回眸哥本哈根,虽然谈判依然延续着三足鼎立的旧格局,但也开始出现一些新的形势。如何在"做好自己"和"认识自己"的同时,推进全球气候治理,是中国在后哥本哈根进程中面临的现实难题。
作者 庄贵阳
出处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3-21,共9页 Foreign Affairs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2

  • 1Fabian Wagner and Markus Amann, "Analysis of the Proposals for GHG Reductions in 2020 Made by UNFCCC Annex 1 Countries by Mid-August 2009", International Institute for Applied System Analysis, September 19, 2009.
  • 2Ailun Yang, "China Ended Up as a Useful Scapegoat", 19 December 2009. See: guardian, co. uk.

同被引文献312

二级引证文献118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