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东亚合作需要创新
被引量:
1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参与和推动区域合作是一项重要的战略选择,中国在与东盟构建自贸区中进行了许多创新,为发展中国家开展区域合作提供了经验。东亚合作的深化面临许多新的挑战,需要在进程中创新,通过创新推进进程。
作者
张蕴岭
机构地区
中国社会科学院学部
中国社会科学院亚洲太平洋研究所
出处
《国际经济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9-37,共9页
International Economic Review
关键词
东亚区域合作
中国-东盟自贸区
东亚自贸区
地区生产网络
新的经济增长模式
分类号
F114.46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F112.1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327
引证文献
11
二级引证文献
48
同被引文献
327
1
陆伯斌,李真.
和平地理学:21世纪的东亚[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00(11):69-74.
被引量:23
2
黄大慧,韩爱勇.
东亚地区主义研究评析[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3):135-149.
被引量:10
3
关权.
东亚经济一体化和TPP——中日之间的博弈[J]
.东北亚论坛,2012,21(2):3-10.
被引量:16
4
季玲.
“东亚共同体”与东亚集体身份兴起的情感动力[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1,28(4):69-82.
被引量:14
5
Nathan Sheets,Elina Ribakova,Robert A Sockin.
全球经济失衡展望——依实证和专题研究的视角[J]
.金融发展评论,2012(5):1-16.
被引量:2
6
黄仁伟.
地缘理论演变与中国和平发展道路[J]
.现代国际关系,2010(S1):18-25.
被引量:14
7
庞中英.
地区主义与民族主义[J]
.欧洲研究,1999,20(2):40-46.
被引量:64
8
赵伟.
“后危机”世界经济与中国选择:三个视野的综合与前瞻[J]
.南京社会科学,2014(1):27-37.
被引量:6
9
李亚敏,杨值珍.
国际海洋秩序演进中的中国[J]
.新远见,2007,0(2):62-74.
被引量:5
10
马勇.
论李光耀的美国观[J]
.东南亚南亚研究,1996,0(4):53-56.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11
1
沈铭辉.
亚洲经济一体化--基于多国FTA战略角度[J]
.当代亚太,2010(4):44-71.
被引量:14
2
刘钧霆,王冬.
金融危机下中国与日韩产业内分工合作研究[J]
.经济与管理研究,2011,32(10):112-117.
被引量:3
3
富景筠.
一体化次序视角下的东亚合作[J]
.世界经济与政治,2012(6):137-151.
被引量:6
4
张媛,徐小聪.
东亚一体化进程对中国中间品进口的影响——基于泊松极大似然估计的方法[J]
.宏观经济研究,2013(8):86-93.
被引量:4
5
孙俊新.
全球经济失衡与金融危机:一个文献综述[J]
.经济问题探索,2015(5):154-161.
被引量:1
6
白宇飞,孙俊新,陈建.
全球价值链视角下经济失衡再分析[J]
.教学与研究,2015(5):53-61.
被引量:1
7
韩爱勇.
东亚地区主义何以走向衰落?[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15,32(5):63-92.
被引量:14
8
韩爱勇.
规则转移与东亚地区合作[J]
.新视野,2015(6):112-117.
9
秦升.
新常态下的中国周边经济外交:背景、路径与目标[J]
.东北亚学刊,2016(6):25-31.
被引量:2
10
韩爱勇.
地区海洋秩序变迁与亚太安全[J]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17,21(6):62-6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48
1
葛腾飞.
“印太”地区安全秩序纷争与中国的地区秩序愿景[J]
.外交评论(外交学院学报),2021,38(3):73-100.
被引量:12
2
金新.
东亚海洋安全:秩序演化与治理困境[J]
.东亚评论,2020(1):108-131.
被引量:2
3
公丕萍.
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贸易合作态势、特点及对策[J]
.中国经贸导刊,2019,0(17):10-13.
被引量:4
4
王荣艳.
亚洲区域合作的演化、发展与未来——评《中国与亚洲区域主义》[J]
.当代亚太,2011(2):147-157.
被引量:5
5
李春兰.
包容性发展:博鳌亚洲论坛“共赢”主题的深化[J]
.特区经济,2012(1):92-94.
6
宣昌勇,郭韶伟,晏维龙.
从空间经济学看东亚区域经济一体化进程[J]
.国际经济合作,2012(8):36-40.
被引量:2
7
白云真,贾启辰.
新功能主义视域下的东亚区域治理[J]
.太平洋学报,2013,21(2):35-42.
被引量:4
8
王佳丽.
当前中国贸易分工问题探讨[J]
.企业导报,2013(10):101-101.
9
杨蕙馨,王海兵.
国际金融危机后中国制业企业的成长策略[J]
.经济管理,2013,39(9):41-52.
被引量:9
10
李静秋.
东北亚区域合作新变化及其对中国东北地区的启示[J]
.开发研究,2014(1):13-16.
被引量:5
1
刘均胜.
后危机时代印度尼西亚的发展战略及其影响[J]
.亚太经济,2012(5):91-95.
被引量:3
2
刘娟,王荣艳,王学成.
中国东亚区域合作战略调整——基于后金融危机时代的思考[J]
.国际贸易,2011(2):49-53.
被引量:5
3
冯学兰.
切实转变经济发展方式——镇雄县统筹城乡发展思考[J]
.党的生活(云南),2012(6):48-49.
被引量:1
4
刘京华.
东盟区域经济一体化绩效评估[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6(11):54-56.
被引量:5
5
张成,史丹,李鹏飞.
中国实施省际碳排放权交易的潜在成效[J]
.财贸经济,2017,38(2):93-108.
被引量:40
6
杨殿军.
经济结构调整报道的东北特色[J]
.中国记者,2004(7):8-9.
7
刘稚.
云南在泛珠三角与东盟合作中的定位及发展[J]
.云南社会科学,2007(5):105-107.
被引量:2
8
石龙虎,郭建强.
从毛泽东生产力理论到邓小平生产力理论的转变[J]
.生产力研究,2001(1):40-41.
9
陈世瑞.
一种新的区域一体化模式──CAFTA[J]
.广西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5,17(2):11-14.
10
李锋,徐兆梨.
中国—东盟互联互通程度测量及对策[J]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32(2):50-57.
被引量:7
国际经济评论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