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哲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6-41,共6页
Philosophical Research
参考文献8
-
1《艾思奇全书》,2006年,人民出版社.
-
2冯友兰,1984年.《秦汉历史哲学》,载《三松堂学术文集》,北京大学出版社.
-
3《胡绳全书》,1998年,人民出版社.
-
4李约瑟,1978年.《中国科学技术史》第3卷,科学出版社.
-
5梁漱溟.1989年.《梁漱溟全集》第1册.山东人民出版社.
-
6.《毛泽东选集》[M].人民出版社,1991年版.第3卷第931页、第4卷第1430页,第2卷第641-643页,第3卷第923页.
-
7熊十力.《原儒》,见《熊十力全集》,第6卷,第324,325—326页,武汉,湖北教育出版社,2001.
-
8《张岱年选集》.2005年,李存山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
共引文献114
-
1庄仕文,李勇.“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与马克思主义一脉相承[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15-17.
-
2高冬梅.对我国建国初期多党合作制的回顾与思考[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3(3):33-36.
-
3任彤彤,刘秀丽.我国多党合作制度的成因分析[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2):23-26.
-
4罗振建.统一战线学研究简述[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3):12-16. 被引量:4
-
5戈钟庆.从哲学方法论的高度认识和理解科学发展观[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6(4):42-45.
-
6刘奔.忠实于广大人民群众的党是不可战胜的——纪念中国共产党成立81周年[J].哲学研究,2002(6):3-5.
-
7缪慈潮.中共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人权理论与实践[J].探索,2001(1):127-129.
-
8彭立群.生活哲学视野中的毛泽东思想[J].哲学研究,2004(11):20-22.
-
9陆剑杰.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中的几个问题[J].哲学研究,2005(1):10-17. 被引量:14
-
10刘奔.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忠实代表——学习江泽民同志“七一”讲话[J].哲学研究,2001(8):3-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30
-
1李维武.1919:李大钊的思想足迹[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01(1):83-100. 被引量:3
-
2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学术研讨会述要[J].哲学动态,1999(8):2-5. 被引量:3
-
3阮青.九十年代关于马克思主义与儒学关系问题的研究[J].孔子研究,1998(3):43-46. 被引量:7
-
4张三萍.论现代新儒学马克思主义观的研究意义[J].学术论坛,2006,29(9):27-29. 被引量:2
-
5郑大华.梁漱溟与马克思主义[J].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20(5):5-15. 被引量:5
-
6林安梧,欧阳康,邓晓芒,郭齐勇.中国哲学的未来:中国哲学、西方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交流与互动(上)[J].学术月刊,2007,39(4):27-36. 被引量:12
-
7艾恺.《最后一个儒家--梁漱溟与现代中国的困境》,湖南人民出版社1988年版.
-
8论语:"宪问"第四十章[M].
-
9张灏.闲明以来儒家经世思想试释[A].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编.近世中国经世思想研究讨会论文集[C].台北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1984.
-
10唐君毅.文化意识与道德理性(上)[M].台湾学生书局,1975.
二级引证文献5
-
1胡栋材,张国庆.问题、方法和视域——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研究著作述评[J].马克思主义文化研究,2022(2):73-89. 被引量:1
-
2胡栋材.气论传统与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 ——近百年来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问题的一个理论观察[J].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2019(2):21-29. 被引量:1
-
3丁成际.历史、现状与未来——儒学与马克思主义关系研究的三个面向[J].马克思主义与现实,2012,64(4):195-200. 被引量:10
-
4胡栋材,张卫良.从进化论到唯物史观:儒学意识形态近代变革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线索[J].广西社会科学,2021(6):95-100.
-
5彭超,金艳.长征精神融入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研究综述[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22,43(4):69-72. 被引量:1
-
1胡军.金岳霖的真理标准综合说述评[J].中国哲学史,1992(1):119-125. 被引量:1
-
2马亚男.唐君毅真理四标准综合说——兼论唐君毅和金岳霖真理标准综合说比较[J].宜宾学院学报,2012,12(7):23-29.
-
3丁成际.马克思主义儒学化与儒学马克思主义化之辨析[J].现代哲学,2013(5):97-102. 被引量:3
-
4江峰平.和谐的赞美(外一章)[J].思维与智慧,2004(12):19-19.
-
5苏心.光脚开门的爱人[J].爱情婚姻家庭(下旬),2016(10):18-19.
-
6白夜昕,陈凡.论前苏联—俄罗斯技术观的历史演变[J].理论探讨,2006(2):57-59. 被引量:1
-
7计文莹.关于心理发展的动力问题——评有关心理发展动力问题的几种观点[J].心理学探新,1985,10(1):16-23. 被引量:1
-
8陈继红.法刑事件中孔子德法互济思想观略[J].道德与文明,2016(2):51-58.
-
9孙振玉.论老子思想的“名缘”、“象缘”与“道缘”[J].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2,31(2):83-86.
-
10陈曦.安静微笑,只是一种疏离[J].作文之友(初中版),2014(1):63-6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