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演说”与上世纪20年代话剧结合的可能及影响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上世纪20年代中国话剧的某些具体特征与晚清以来逐渐风行的"演说"有着重要的联系。五四时期白话代替文言的文学革命,使得作为一种白话言说方式的"演说"有了进入话剧的可能;加之"演说"与戏剧在五四之前已经有所配合,在上世纪20年代的话剧创作中,"演说"进一步脱去了自身的外壳,作为白话语言潜入话剧中,一定程度上消解了话剧应有的"矛盾性",并导致了人物性格的单一和话剧"外交流"特征的形成。
作者 王佳琴
出处 《戏剧文学》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1-34,共4页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陈平原.有声的中国——“演说”与近现代中国文章变革[J].文学评论,2007(3):5-21. 被引量:75
  • 2周宁.戏剧对话:从文本到文化的解读[J].戏剧文学,1991,0(10):4-8. 被引量:1
  • 3(德)彼得·斯丛狄(PeterSzondi)著,王建.现代戏剧理论[M]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
  • 4梁启超[著],王蘧常.梁启超选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2004.
  • 5周靖波.中国现代戏剧论[M]北京广播学院出版社,2003.
  • 6李孝悌.清末的下层社会启蒙运动[M]河北教育出版社,2001.
  • 7张庚,黄菊盛.中国近代文学大系[M]上海书店,1996.
  • 8欧阳予倩.欧阳予倩全集[M]上海文艺出版社,1990.
  • 9鲁迅.鲁迅全集[M]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

二级参考文献144

共引文献74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