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论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及特征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通过对民族与文化的关系及文化的内在结构的分析,使人们可以从一个新角度重新认识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和特点,从而为民族传统文化的研究、保护和发展提供一个新的视角。
作者
李自然
周传慧
机构地区
宁夏大学政法学院
宁夏大学图书馆
出处
《满族研究》
2009年第4期76-83,95,共9页
Manchu Minority Research
基金
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社会转型时期民族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发展--以宁夏回族为例"成果。项目批准号:02CMZ002
关键词
民族
传统文化
本质
特征
分类号
G03 [文化科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232
同被引文献
1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4
参考文献
2
1
王希恩.
论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现状及其走向[J]
.民族研究,2000(6):8-16.
被引量:233
2
(英)泰 勒著,蔡江浓编.原始文化[M]浙江人民出版社,1988.
二级参考文献
8
1
林春峰.
“新民俗”与“旧民俗”:现代卫拉特民俗生活(1949年—1996年)及其民俗文化特征[J]
.西北民族研究,1998(1):209-235.
被引量:2
2
黄泽.
云南少数民族文化保护与传承的几种模式——略谈云南建设民族文化大省的基础工程[J]
.思想战线,1998,24(7):85-89.
被引量:11
3
杨福泉.
论我国现代化进程中的少数民族文化保护[J]
.思想战线,1998,24(5):32-37.
被引量:58
4
李子贤.
云南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存教育刍议──以怒江峡谷诸民族为例[J]
.思想战线,1998,24(4):20-25.
被引量:24
5
徐正荣.
大板瑶:把民族服饰一丝不苟穿在身上[J]
.中国民族,1998(1):10-11.
被引量:3
6
方鹤春.《中国少数民族传统文化保护、研究和发展》,在中国-瑞典第二届少数民族问题研讨会上的发言稿,1998年9月.
7
陈琪林,陆濯儒.《加快民族文化事业发展,促进民族地区稳定繁荣》,首都民族理论春季研讨会论文.1999年.
8
李霞林.
土家族风俗习惯与精神文明建设[J]
.贵州民族研究,1999,19(1):107-112.
被引量:3
共引文献
232
1
王经绫.
责任、边界与矛盾:政府支出视角下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J]
.青海民族研究,2022,33(3):116-123.
被引量:6
2
陆予欣.
乡村振兴背景下西南民族地区乡村情感治理的困境研究[J]
.农村经济与科技,2023,34(21):184-187.
3
邱玮栋.
'一带一路'背景下少数民族传统文化发展面临的冲击与挑战[J]
.广东经济,2017,0(3X):276-276.
4
马应超.
西北民族地区开发研究与实践述评[J]
.甘肃农业,2004(9):108-109.
被引量:1
5
阎岩,陈建勤,张剑.
石林旅游业的二次创业——谈石林民族旅游资源的深入开发研究[J]
.江苏商论,2007(7):73-74.
6
李刚,赵艳.
循环经济及其相关概念辨析[J]
.中国市场,2006(36):96-96.
7
李自然.
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及特征刍议[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5):82-89.
被引量:8
8
白晋湘.
弘扬中华民族传统体育 丰富世界现代体育宝库——民族传统体育研究述评[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1,24(4):433-435.
被引量:130
9
刘晖.
“摩梭人文化保护区”质疑——论少数民族文化旅游资源的保护与开发[J]
.旅游学刊,2001,16(5):27-30.
被引量:60
10
黄家莲.
新时期广西民族传统体育与现代体育教育和谐发展的研究[J]
.体育科技,2009,30(3):15-18.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10
1
孙家正.人类口头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丛书总序[M].杭州:浙江人民出版社,2005.
2
温文芳.
城市回族女性婚姻观念和行为调查——一项关于西安、兰州的实证研究[J]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48-52.
被引量:3
3
李建伍.
论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与功能[J]
.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09,21(6):131-133.
被引量:5
4
梁周全.
论民族传统体育的特征和文化内涵[J]
.湘潭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31(5):152-154.
被引量:3
5
刘建霞.
解析伊斯兰法中的婚姻观[J]
.青海民族研究,2009,20(3):157-161.
被引量:3
6
朱晋元.
管窥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的影响[J]
.搏击(武术科学),2009,6(10):73-74.
被引量:2
7
石春燕.
浅析回族婚姻习惯法[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1):275-275.
被引量:3
8
陈燮轲.
论我国民族传统体育的文化根源[J]
.浙江体育科学,2010,32(6):88-90.
被引量:1
9
徐万邦.
少数民族传统体育的特点和功能[J]
.宁夏社会科学,2003(5):70-73.
被引量:17
10
李鹏.
中国传统文化对民族传统体育发展的影响[J]
.南京体育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18(2):9-13.
被引量:11
引证文献
2
1
钱介庵.
论中国传统文化与民族传统体育的关系[J]
.搏击(武术科学),2013,10(4):98-100.
被引量:4
2
宫敏燕.
非民族聚居地回族女性婚恋观的个案研究——以咸阳市回民街为例[J]
.长春大学学报,2016,26(5):106-109.
二级引证文献
4
1
赵鑫,李斌.
民族体育与中国传统文化内涵关系的研究——以武术为例[J]
.搏击(武术科学),2014,11(6):27-29.
被引量:1
2
孔勇.
论中国传统文化对体育的影响[J]
.教育教学论坛,2018(49):99-100.
3
朱敏敏,郭鹏.
传统体育与巫、舞、武之间的内在渊源探讨[J]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2018,34(6):60-63.
被引量:6
4
张舵,侯悦,余文雯,邱天阳,赵蕾霞.
新时代蹴球文化传承发展路径选择[J]
.当代体育科技,2023,13(7):155-159.
被引量:2
1
李自然.
民族传统文化的本质及特征刍议[J]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5(5):82-89.
被引量:8
2
孙长军.
新时期大众文化:批评现状、本质及特征[J]
.商丘师范学院学报,2001,17(5):22-27.
被引量:6
3
许珊珊.
北京市文化创意产业内部结构分析[J]
.中国城市经济,2010(5):229-229.
被引量:3
4
张惠勇,贾楠,吕敏.
秦皇岛现代文化产业结构分析与构建研究[J]
.黄河之声,2013(2):128-128.
5
陈妍.
艺术视域下满族传统民居建筑的发展趋势研究[J]
.美术大观,2016(8):114-115.
6
沈本秋.
美国文化全球化的层次结构分析[J]
.太平洋学报,2010,18(12):29-35.
被引量:2
7
胡义成.
结构主义和中国地域文化研究——当代结构主义方法在中国地域文化研究中的应用试探[J]
.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19(1):70-72.
8
周蓉蓉.
徽州道教文化空间与现代运用研究[J]
.黄山学院学报,2016,18(4):69-73.
9
张自永.
文化客家与河洛文化——读罗勇、邹春生新著《客家文化与河洛文化述论》[J]
.赣南师范学院学报,2015,36(4):123-124.
10
胡义成.
作为矛盾结构体的中国地域文化——破译中国地域文化的一种尝试性方法简述[J]
.保定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3,16(3):11-14.
满族研究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