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卡奇社会存在本体论思想的美学意义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6-24,共9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二级参考文献9
-
1.《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42卷[M].人民出版社,1979年版.第97页.
-
2施太格缪勒 王炳文等译.《当代哲学主流》上卷[M].商务印书馆,1986年.第221-225页.
-
3捷尔吉 阿策尔.《卢卡奇的现实意义》[J].国外社会科学动态,1988,(10).
-
4卢卡奇.1993年.《社会存在的本体论》,重庆出版社.
-
5罗素.1981年.《西方哲学史》,商务印书馆.
-
6平库斯,T.编.1991年.《卢卡契谈话录》,湖南文艺出版社.
-
7张西平.1993年.《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中译本序,载《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上卷,重庆出版社.
-
8阿尔马希 M.《评<社会存在的本体论>一书》[J].哲学译丛,1986,(5).
-
9戈尔曼,罗伯特·A.,1989年.《新马克思主义辞典》,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
1李雪辰.试论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思想的演变[J].中共四川省委党校学报,2007(3):6-8.
-
2汪新波.论“自我”[J].中国新时代,2013(2):122-123.
-
3宁新昌,宁强.周敦颐-宋明理学本体论的开创者[J].渭南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11(1):69-73.
-
4韦秀萍.古希腊哲学中本体论思想的嬗变[J].学理论,2014(30):48-49.
-
5杜寒风.庄子的美丑观及其美学意义[J].邢台师专学报,1993(3):17-20.
-
6贾玉明.二十世纪中国哲学的本体论问题[J].沈阳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5(1):6-8.
-
7张晓慧.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到《德意志意识形态》看马克思哲学本体论思想的演变[J].魅力中国,2010(15):103-104.
-
8于波.浅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体论问题及其当代意义[J].考试周刊,2014(9):26-27.
-
9李昌舒.新理学负的方法的美学意义[J].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31(4):395-400. 被引量:2
-
10雷小鹏.“天地之大德曰生”的美学意义[J].四川行政学院学报,2001(2):76-78.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