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建当代中国的文学想象——2009年中短篇小说创作概述
被引量:1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30-37,共8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同被引文献11
-
1刘经南,陈闻晋.论培养“有根”的世界公民--中国研究型大学在高等教育国际化进程中的定位[J].中国高教研究,2008(1):4-7. 被引量:18
-
2严歌苓.悲惨而绚烂的牺牲[J].当代(长篇小说选刊),2011(4):69-69. 被引量:26
-
3林岗.集体记忆中的遗忘与想象——60年来白求恩题材的作品分析[J].扬子江(评论),2007(3):39-45. 被引量:6
-
4郭全照,布莉莉.文学如何触摸历史——评《金陵十三钗》《南京安魂曲》中的大屠杀叙事[J].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8(4):207-210. 被引量:4
-
5单德兴.重绘战争,重拾记忆--析论哈金的《南京安魂曲》[J].华文文学,2012(4):5-15. 被引量:7
-
6朱崇科.台湾经验与张贵兴的南洋再现--兼及陈河《沙捞越战事》[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52(5):46-55. 被引量:4
-
7洪治纲.集体记忆的重构与现代性的反思——以《南京大屠杀》《金陵十三钗》和《南京安魂曲》为例[J].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2(10):20-30. 被引量:17
-
8肖向东.论中国当代战争文学——基于“战争文化”与“人学”视角的观察[J].江海学刊,2013(6):195-202. 被引量:10
-
9陈庆妃.作为方法的“战争”——薛忆沩“战争”小说论[J].当代作家评论,2015(4):55-61. 被引量:2
-
10徐刚.因爱之名的历史叙事[J].南方文坛,2016(4):66-6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6
-
1马阿婷.跨文化视野下新移民文学的后殖民书写[J].边疆经济与文化,2020(11):100-102.
-
2汤俏.从历史叙事看海外华文文学的非虚构倾向[J].当代文坛,2019(5):97-103. 被引量:1
-
3张帅.言说·身份·宽恕--《劳燕》中女性的创伤记忆与疗伤书写[J].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20,40(3):50-55.
-
4朱云会.哈金小说的跨界书写[J].河池学院学报,2020,40(6):16-20.
-
5吴仪,徐涵,徐佳卓.新移民文学家族小说研究综述[J].今古文创,2023(16):52-55.
-
6冯正斌,汪学冰.《劳燕》话语英译与形象异变研究[J].外语与翻译,2024,31(2):9-15.
-
1杨青云.试论王韵华诗歌创作的生命质感——读《王韵华诗集》[J].躬耕,2005,0(4):51-53.
-
2李若琳.《炸裂志》的主题阐释[J].牡丹,2015,0(6X):33-34.
-
3朱林霞,马小溪.苏轼惠州散文创作概述[J].剑南文学(经典阅读)(上),2011(3):51-51.
-
4闫彬彬,黄佳琪.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元素[J].群文天地(下半月),2011(3):35-36. 被引量:2
-
5刘晓林.歌吟的河流:青海现代汉诗写作掠影[J].青海湖,2013(7):4-9.
-
6李夏恩.做国民——19lO-1919,革命中国的童年[J].看历史,2013(6):31-37.
-
7胡平.’97优秀短篇小说创作概述[J].当代作家评论,1998(4):63-70.
-
8王真.中国社会转型中的悲剧性及其意义——从《白鹿原》的人物形象说起[J].绥化学院学报,2010,30(2):101-103. 被引量:1
-
9王琦.先生别走[J].新读写,2006(10):46-47.
-
10赵薇.谁的底层,何种哀伤[J].中国图书评论,2012,35(10):36-41.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