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纪40年代政治讽喻喜剧创作论略
出处
《文艺理论与批评》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4-127,共4页
Theory and Criticism of Literature and Art
-
1陈开勇.黄庭坚《题竹石牧牛》诗考论——以“牧牛”喻为中心[J].中华文化论坛,2000(4):123-126. 被引量:1
-
2张卫中.1940-1970年代文学中“大众化”的两种态度及影响[J].理论与创作,2008(1):21-24.
-
3编后记[J].文学评论,2012(3):224-224.
-
4康慨.格拉斯先生,请给我更多的理由[J].中国新闻周刊,2008(14):74-74.
-
5孙英莉.论王童电影及其贡献[J].电影文学,2011(3):65-66.
-
6孙柏.暗恋的桃花源:《健忘村》的政治讽喻[J].电影艺术,2017(2):54-57. 被引量:1
-
7李暾.“众星罗青天,朗者独有月”——李白两首咏月讽喻诗及其诗中月刍议[J].云南师范大学学报(对外汉语教学与研究版),1999(1):60-66.
-
8鲁枢元.精神的质疑还是精神的扑杀[J].粤海风,2005,0(1):58-60.
-
9王富仁.创造社的文化传统与中国现代文化[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4,39(6):61-63. 被引量:1
-
10杨静涛.一切为了“爱”——论萧军延安时期(1940-1946年)杂文的思想特征[J].学理论,2011(6):124-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