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橄榄之死——解读奥尔罕·帕慕克的小说《我的名字叫红》 被引量:3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土耳其作家奥尔罕.帕慕克是一位"文化杂合"的作家,在他的代表作《我的名字叫红》中,作者借主人公"橄榄"之手将民族主义思想、西化主义思想双双谋杀掉,彰显了他的"文化杂合"理想。然而,面对现代土耳其对"文化杂合"思想的不容忍态度,帕慕克只好让"橄榄"在小说的结尾毙命于一位陌生人的剑下,但同时也正是在"橄榄"的死亡中,帕慕克对东西文化关系和"文化杂合"思想进行了更为深刻的反思,展现了土耳其本土文化中的"呼愁"特征。
作者 张虎
机构地区 南开大学文学院
出处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4-108,共5页 Journal of PLA University of Foreign Languag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6

  • 1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M].沈志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 2奥尔罕·帕慕克.伊斯坦布尔--一座城市的记忆[M].何佩桦,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a.
  • 3奥尔罕·帕慕克.雪[M].沈志兴,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7b.
  • 4奥尔罕·帕慕克.别样的色彩(试读本)[M].宗笑飞,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
  • 5伯纳德·刘易斯.现代土耳其的兴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2.
  • 6陈晓明.向死而生的写作--《我的名字叫红》与当代小说的绝境拓路.东方文学研究通讯,2008,(2):48-51.
  • 7陆建德.意识形态的颜色——评《我的名字叫红》(下)[J].书城,2007(6):64-69. 被引量:4
  • 8穆鸿雁.在东西方的夹缝中追寻身份暨《我的名字叫红》解读.东方文学研究通讯,2008,(2):14-28.
  • 9Davis, Dick. Murder and Joy [ J ]. Time Literary Supplement, 2001, 5136: 6.
  • 10Farnsworth, Elizabeth. Bridging two worlds [ J/OL]. The Online News Hour. ( 2002 - 11 - 20 ) [ 2009 - 05 - 03 ]. http ://www. pbs. org/newshour/conversation/july - dec02/ pamuk11 - 20. html.

共引文献15

同被引文献16

  • 1邓先进.《我的名字叫红》的叙事视角分析[J].兰州学刊,2007(S1):97-99. 被引量:3
  • 2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M].沈志兴.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6.
  • 3奥尔罕·帕慕克.我的名字叫红[M].沈志兴,译.上海:世纪出版集团,2006:343,86,228,91,92.
  • 4Kenny D. Lexis and creativity in translation: a cor- pus-based study[M].Manchester:St. Jerome,2001.
  • 5Laviosa, Sara. The Corpus-based Approach: A New Paradigm in Translation Studies[J].Meta, 1998(4).
  • 6Tymoczko, Maria. Computerized Corpora and the Fu- ture of Translation Studies[J].Meta, 1998(4).
  • 7许家金."兰卡斯特汉语语料库"介绍[J].中国英语教育,2007(3).
  • 8Laviosa, Sara 1997 How Comparable Can 'Compa- rable Corpora' Be? [J].Target, 1997(9) : 289-319.
  • 9Halliday,M. A. K &Hasan, R. Cohesion in English [M].London: Longman Group Ltd., 1976.
  • 10Baker, Mona, Towards a methodology for investigat- ing the style of a literary translator [J].Target, 2000, 12 (2) : 241-266.

引证文献3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