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一系列教育原则、教育方法并不能直接应用于实际情境,而需要在境遇中生成与转换。
出处
《教育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3-25,共3页
Education Exploration
参考文献7
-
1宁虹.教育的实践哲学——现象学教育学理论建构的一个探索[J].教育研究,2007,28(7):8-15. 被引量:74
-
2胡塞尔.欧洲科学危机与超越论的现象学[M].王炳文,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
-
3海德格尔.存在与时间[M].北京:三联书店,1987..
-
4海德格尔.面向思的事情[M].陈小文,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7.
-
5海德格尔.林中路[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4.77.
-
6海德格尔.在通向语言的途中[M].孙周兴,译.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
7海德格尔.思的经验[M].陈春文,译.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
二级参考文献6
-
1倪梁康.自识与反思[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2.192.
-
2伽达默尔.科学时代的理性[M].北京:国际文化出版公司,1988..
-
3张能为.理解的实践[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2.147、64、156、65、67、125、151.
-
4莫里斯·梅洛-庞蒂.知觉现象学[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1.2.
-
5伽达默尔全集(第2卷)[M].德文版,图宾根,1986.304,304.
-
6伽达默尔.赞美理论-伽达默尔选集[M].上海:上海三联书店,1988.34.
共引文献505
-
1蔡澄.高师公共教育学课程实践教学体系探索[J].大学(学术版),2009(3):85-91. 被引量:5
-
2王攀峰,曹冉.教育现象学研究问题述评[J].教育学术月刊,2013(1):25-29. 被引量:9
-
3周茜蓉.创造生活:马克思哲学变革的实质[J].江西社会科学,2004,24(7):78-81. 被引量:1
-
4詹世友.论理论性教化[J].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35(4):1-8. 被引量:1
-
5侯德芳.论共产党员的道德人格及其标准[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4,25(8):389-392. 被引量:1
-
6田永胜.驳“王弼以老解《易》论”[J].周易研究,2001(1):56-67. 被引量:6
-
7李建萍.现象学视域文化:探讨文化意蕴的新视角[J].学术交流,2004(10):9-12.
-
8杨春时.论文学语言的主体间性[J].厦门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54(5):19-26. 被引量:33
-
9欧阳友权.文学本体研究的方法论问题[J].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28(5):117-121.
-
10张伟.艺术精神的本体论阐释[J].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4,32(6):1-7. 被引量:2
-
1冯仕杰.如何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J].新课程(下),2013(9):174-175.
-
2陆吉艳.帮助“学困生”走出数学学习的困境[J].新课程(小学),2009(4):28-28.
-
3解洪根.新课改中教师角色的转变[J].新校园(上旬刊),2009(1):47-47.
-
4陈启旺.要处理好实验与教育信息技术的关系[J].学问(现代教学研究),2010(5):124-124.
-
5吕永奇.学习新课标,找准自己的位置[J].考试周刊,2011(19):209-210.
-
6许镇松.中专学困生、问题生的教育探微[J].科技咨询导报,2007(7):224-224.
-
7庞丽.浅谈新课程改革与教师角色的转变[J].教育界(综合教育),2015(7):54-54.
-
8赵公明.做一名幸福的教师[J].小学青年教师,2006(09S):15-17. 被引量:1
-
9王丽.浅谈教师专业发展与创新能力培养[J].才智,2010,0(13):24-25.
-
10杜瑞凤.新课程改革中教师角色的转换[J].新课程学习(下),2010(7):62-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