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研究
被引量:
18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特色课程体系由14个模块组成,如果围绕特色课程体系的实施采取多项措施,促进创新人才培养、搭建多项创新平台,探索创新人才培养途径等。实践证明:效果较好,提高了学生实践与创新能力,能实现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
作者
吴伶锡
詹杰
周仁龙
机构地区
湖南科技大学物理与电子科学学院
出处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1期105-107,共3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基金
湖南科技大学教改项目(项目编号:G30706)
关键词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特色课程体系
特色专业
分类号
G642.0 [文化科学—高等教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1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74
同被引文献
99
引证文献
18
二级引证文献
82
参考文献
6
1
杨成全,卢玉和,石云龙,王振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和实践[J]
.山西大同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4):79-81.
被引量:14
2
谢云,谷爱昱,王钦若,谢光汉,程汉湘,禹思敏.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B06):19-20.
被引量:16
3
董兴法,仲嘉霖,付保川,王俭.
电子类专业培养模式的探讨与实现[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1):20-22.
被引量:18
4
周萍 ,刘锦高 .
构建新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J]
.高等理科教育,2004(1):81-85.
被引量:21
5
曹卫星,陈万明,龚义勤,景桂英,钱德洲.
以课程体系改革为突破口 构建新的人才培养方案[J]
.中国大学教学,2004(1):32-33.
被引量:16
6
许福永.关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建议[J]高等理科教育,1999(02).
二级参考文献
11
1
邵杰,王成华,江爱华.
浅谈高校信息类专业的创新教育和人才培养[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5,27(1):1-4.
被引量:15
2
周济.
大力加强教学工作 切实提高教学质量——在第二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会议上的讲话[J]
.中国高教研究,2005(1):1-6.
被引量:233
3
.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Z].,1998年8月29日..
4
许福永.关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建议[J].高等理科教育,1999,2.
5
.中华人民共和国现行高等教育法规汇编(上卷)[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
6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高等教育司.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目录(1998年颁布)[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8..
7
童诗白.
读“面向21世纪电工电子系列课程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改革的研究与实践总结”后的联想[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1,23(5):1-4.
被引量:3
8
冯向东.
学科、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
.高等教育研究,2002,23(3):67-71.
被引量:403
9
包志华.
一般工科院校电类专业本科教学的思考与实践[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2,24(4):6-8.
被引量:7
10
Raul Camposano.
器件技术和系统应用是未来IC设计的推动力[J]
.电子设计应用,2003(8):8-9.
被引量:1
共引文献
74
1
蒋乐勇,钱盛友,叶云洋.
电子科学与技术的学科建设实践[J]
.电子技术(上海),2021,50(9):118-119.
被引量:1
2
赵明富,罗彬彬,胡新宇,全晓丽,曹阳,胡顺仁,黄丽雯,叶斌强.
培养电子信息工程专业应用型高级专业人才的探索与实践[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S2):25-31.
被引量:27
3
王淑娟,王宇野,王立欣.
培养大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的探索与实践[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5,22(2):9-13.
被引量:57
4
欧阳名三,张小兵,柏方艳.
《微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教学方法探索[J]
.淮南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5(1):106-107.
被引量:2
5
潘开林.
《微电子制造工程》本科专业课程体系建设[J]
.华北航天工业学院学报,2005,15(3):50-52.
被引量:7
6
方睿.
吸收职业认证培训优点 加强学生动手能力培养——《计算机网络》教学改革[J]
.中国科技信息,2005(21B):187-187.
被引量:3
7
薛承宗.
高校实践教学改革初探[J]
.宁德师专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7(4):422-425.
被引量:6
8
沈徽青,韩慧.
地方综合性大学教改再探[J]
.黑龙江教育学院学报,2006,25(1):43-44.
被引量:10
9
黄瑞,袁桂慈.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创新[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06,23(1):77-79.
被引量:46
10
黄银娣,解梅,蔡伟义,田杰.
交通运输专业汽车电子控制技术类课程建设与改革[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5(4):126-128.
被引量:12
同被引文献
99
1
黄奂.
提高《电工学》教学质量的思考[J]
.广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30(z2):99-100.
被引量:7
2
颜锦,农高海.
新升本科院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课程体系改革探讨——以百色学院为例[J]
.百色学院学报,2009,22(3):71-74.
被引量:5
3
黄盛兰.
高职《电工学》教学和考核新模式的探索[J]
.石家庄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1,13(2):41-43.
被引量:1
4
尚明.
FPGA技术的应用与发展趋势[J]
.科技资讯,2007,5(14):10-12.
被引量:7
5
陈思耀,曾繁华.
高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研究[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23(2):46-51.
被引量:6
6
张颖.
深化教学方法改革构建创新型电子信息类人才培养模式[J]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版),2012,58(S2):51-54.
被引量:12
7
刘洪山,唐良凤,谢家兴,王建.
香港高校对电子科学与技术专业本科人才培养的启示[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9,31(S1):73-75.
被引量:4
8
王强.
电工学课程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的改革实践[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04,26(3):110-113.
被引量:18
9
任晓敏,王建坤.
高等教育的世纪课题:理工互动与理工融合[J]
.中国大学教学,2000(1):20-22.
被引量:19
10
裴留庆,姚力,孟丽艳.
电子信息类专业课程体系结构的一种框架[J]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3(1):111-114.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18
1
王平.
计算机信息类课程的应用型教改实践[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1):153-155.
被引量:1
2
王平,黄晞,徐雄伟,郑孔华,欧林.
电子信息类课程教学方法和手段的改革[J]
.科学教育,2011,17(4):22-23.
被引量:4
3
方见树,廖湘萍,李雪勇.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探讨[J]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2011,25(3):89-92.
被引量:10
4
彭光含.
电子信息专业本科课程教学改革与创新模式[J]
.中国电力教育,2012(4):50-51.
被引量:3
5
曹亮,张飞帆,蔡敏.
电工学课程教学的新模式[J]
.浙江水利水电专科学校学报,2012,24(1):84-87.
被引量:2
6
何伟,张玲,胡小平.
电子技术实验教学改革与实践[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2,31(7):135-137.
被引量:18
7
魏望和,陈秀洪,潘小青,叶坤涛,卢敏.
“以生为本”理念下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初探[J]
.江西理工大学学报,2012,33(6):124-126.
被引量:11
8
张淑艳,朱娟,王金莉,肖萍萍,王超.
民办高校电子信息工程专业教学模式的探索与实践——以单片机课程为例[J]
.教育教学论坛,2014(15):201-203.
被引量:4
9
盛智福,陈忠思,沈挺.
电子信息专业特色课程群建设与探索[J]
.消费电子,2014(4):238-238.
10
陈善荣,杨安生.
挖掘学生潜力培养创新能力——电科专业培养方案修订[J]
.艺术科技,2014,27(3):358-358.
二级引证文献
82
1
付保红,夏遵义,林芳.
电子技术基础实践教学体系的改革[J]
.大庆师范学院学报,2013,33(3):130-132.
被引量:2
2
毛小红.
电子技术实验课程教学探索与实践[J]
.成功,2013(8):223-223.
3
徐国旺,闫旭东,谭保华,童亚拉.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体系改革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2(8):120-122.
被引量:17
4
孙曼璐.
高职应用电子技术专业实训改革[J]
.电子技术与软件工程,2013(7):61-61.
5
杨守良,程正富,赵华君.
电类专业“四维融通”工程素质训练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32(3):113-115.
被引量:3
6
徐巍华.
工学研究生课程的全英文教学实践[J]
.电气电子教学学报,2013,35(2):1-2.
被引量:16
7
魏望和,陈秀洪,潘小青.
构建多层次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J]
.科技信息,2013(24):122-122.
被引量:2
8
伊力哈木.亚尔买买提,杨建庭.
新疆大学《电工学》教学质量的探讨[J]
.学理论,2013(26):279-280.
9
刘丽娜,杜钦君.
OrCAD PSpice在自动化专业综合设计型实验课程中的应用探索[J]
.实验技术与管理,2013,30(11):133-136.
被引量:4
10
周泽华,谭敏.
现代电子设计技术课程模块实验教学综述[J]
.读与写(教育教学刊),2013,10(11):47-49.
1
周婧,高印寒.
创新实践教学 探索产学研合作的新途径[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1,30(5):94-96.
被引量:14
2
牧仁.
民族院校电子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思考[J]
.内蒙古民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4,29(2):237-239.
被引量:4
3
巩瑞春,刘晓虹,仝晓梅.
基于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下的词汇双语教学探析[J]
.电脑迷,2016(10).
4
谢云,谷爱昱,王钦若,谢光汉,程汉湘,禹思敏.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特色专业建设与人才培养[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7(B06):19-20.
被引量:16
5
陈思耀,曾繁华.
高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课程设置及教学改革研究[J]
.韩山师范学院学报,2002,23(2):46-51.
被引量:6
6
李林,黄桂林,陆静霞.
构建和谐的专业课程创新体系与实验系统[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07,26(4):5-8.
被引量:13
7
李晓花,刘永.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改革与研究[J]
.才智,2016(28).
被引量:2
8
周萍 ,刘锦高 .
构建新的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与课程体系[J]
.高等理科教育,2004(1):81-85.
被引量:21
9
申晨阳.
浅谈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建设及发展[J]
.长春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2,31(3):57-58.
被引量:4
10
宋子龙.
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商情,2014,0(50):120-120.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