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苏轼重阳诗词“悲秋”主题初探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苏轼的重阳诗词集结悲秋与不遇之感,在重阳节之际,对家人的怀念以及对自身命运的感伤使这一主题得到升华,既表现了苏轼效命时世的渴望和不被重用的悲伤心境,也凸显了苏轼通彻达观的人生态度和旷达不羁的乐观情怀。
作者
袁心澜
机构地区
湖南科技大学人文学院
出处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年第1期130-132,共3页
Theory and Practice of Contemporary Education
基金
湖南科技大学2008年研究生创新基金项目"苏轼与宋代文化"(S080117)
关键词
苏轼
重阳诗词
悲秋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2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杨海明.
从苏词看苏轼的人生感悟与处世态度[J]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22(2):44-50.
被引量:11
2
杨海明.
唐宋词中流行的“季节病”——谈词中“佳人伤春”和“男士悲秋”[J]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3,21(6):89-92.
被引量:3
3
(唐)房玄龄等,.晋书[M]中华书局,2000.
共引文献
12
1
何英.
苏轼黄州词的精神和魅力[J]
.芒种(下半月),2014(1):123-124.
2
孙健.
浅析高中语文古诗词教学中的意象分析法——以苏轼词中的“梦”意象分析为例[J]
.教育理论与实践(中小学教育教学版),2015,35(2):63-64.
被引量:17
3
颜静.
苏轼诗词中的人文精神研究[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15,0(5):63-64.
4
顧寶林.
從時間與數量維度看歐陽修詩歌創作生態[J]
.国学学刊,2015,0(2):119-124.
被引量:1
5
吴诗漫.
追忆“轼”水年华——论东坡本色[J]
.老区建设,2015(12):33-35.
6
杨清艳.
苏轼旷达乐观的人生态度探析[J]
.考试周刊,2015,0(79):25-26.
被引量:1
7
陈伟燕.
从官场方面看苏辛人生理念之异同——以苏辛词为例[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8(3):73-75.
8
朱静.
苏轼诗词中的艺术人生[J]
.文学教育,2018,0(25):46-46.
9
张玉璞.
“我正悲秋,汝又伤春矣!”——宋词主题研究之一[J]
.齐鲁学刊,2002(5):63-68.
被引量:5
10
林晓婧.
论苏轼诗歌的艺术功能[J]
.福建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20(4):83-87.
1
周晓英.
思佳客·癸巳重阳诗词[J]
.诗词月刊,2014(3):70-70.
2
王耕乐.
别样心境,别致秋情[J]
.新语文学习(初中),2010(5):4-8.
3
张桂琴.
伤高怀远几时穷,无物似情浓——从宋词看中国古代文学的悲秋主题[J]
.陇东学院学报,2006,18(2):15-17.
4
郜迪.
中国古代“悲秋”主题赋比较研究[J]
.铜仁学院学报,2014,16(5):73-76.
5
李雨恒.
魏晋诗歌中悲秋主题的衍变及其成因探析[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2(8):59-61.
6
霍建波.
解读悲秋主题的生命意识[J]
.社科纵横,2011,26(10):92-94.
被引量:1
7
王安多.
唐宋词中的悲秋主题研究[J]
.新校园(上旬刊),2015,0(3):201-201.
8
汤树德.
试论《九辩》的悲秋主题[J]
.天津市财贸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13(2):85-87.
9
邓俊能.
论《望舒草》的现代悲秋主题[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4):53-56.
10
刘培玉,刘俊超.
论中国文学的“悲秋”主题[J]
.郑州轻工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7(2):50-53.
被引量:5
当代教育理论与实践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