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中国古代诗学观的一次重大转变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传统诗论中"诗言志"说实为诗歌本质观之一种,即伦理本质观。这种观点由来已久,不论儒家还是道家都有类似表述。然而,建安以降,人的觉醒促进审美意识的觉醒,对诗歌本质的认识也逐渐深化。在此基础上,钟嵘强调"吟咏情性",并多方论及,确立诗歌情感本质观,完成中国诗学史上诗学观的一次重大转变。
作者
王胜
刘硕伟
机构地区
山东大学文史哲研究院
山东师范大学
出处
《求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2期167-168,160,共3页
Seeker
关键词
诗学观
中国
古代
人的觉醒
诗歌本质
本质观
传统诗论
审美意识
分类号
I207.22 [文学—中国文学]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3
共引文献
255
同被引文献
14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2
参考文献
13
1
朱自清.《朱自清说诗》,上海卉籍出版社1998年版,第4页.
2
雅克·马利坦.《艺术与诗中的创造性直觉》[M].三联书店,1991年版.第180-181页.
3
郭庆藩撰.《庄子集释》[M].中华书局,1961年版.第590、318、268页.
4
陈鼓应.《老子注释及评介》[M].中华书局,1984..
5
周振甫.《周易译注》,中华书局2007年版,第249页.
6
杨伯峻.《论语译注》[M].中华书局,1980年版..
7
杨伯峻.《孟子译注》[M].中华书局,1960年版..
8
荀况.《荀子》,见王先谦撰,沈啸宸等点校.《荀子集解》,中华书局1988年版,第133-134页.
9
吕不韦.《吕氏春秋》,见高诱注.《吕氏春秋》,上海书店出版1986年版,第160页.
10
董仲舒.《春秋繁露》,见凌曙注.《春秋繁露》,中华书局1975年版,第355页.
共引文献
255
1
王振复.
郭店楚简《老子》的美学意义——老子美学再认识[J]
.学术月刊,2001,33(11):51-58.
被引量:1
2
郑志强,周颖.
《周南》、《召南》之“南”正义——兼论二《南》与“楚风”的关系[J]
.中州学刊,2004(6):82-87.
被引量:6
3
蒋洪新.
大学的理想与英美文学教学改革[J]
.外国文学,2005(1):104-107.
被引量:90
4
刘又辛,张博.
汉语同族复合词的构成规律及特点[J]
.语言研究,2002,22(1):60-65.
被引量:14
5
郑杰文.
上古两大主导文化系统及其思想影响[J]
.孔子研究,2001(2):26-34.
被引量:7
6
曾永胜,田雨.
“寝不尸”注辨[J]
.古汉语研究,2001(1):94-95.
被引量:1
7
肖旭.
《魏晋文举要》札记[J]
.古汉语研究,2001(4):86-87.
被引量:1
8
邹元江.
空的空间与虚的实体——从中国绘画看戏曲艺术的审美特征[J]
.戏剧艺术,2002(4):77-86.
被引量:12
9
王彤.
冰与火的世界——解读米斯特拉尔的爱和诗[J]
.国外文学,2005(1):106-114.
10
魏义霞.
仁——在孔子与孟子之间[J]
.社会科学战线,2005(2):49-54.
被引量:8
同被引文献
14
1
《清诗话》,上海古籍出版社1963年版,第397页.
2
吴师道.《张文忠公云庄家集序》,《吴师道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350页.
3
《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中华书局,1980年,第272页.
4
[日]河田罴.《静嘉堂秘籍志》卷十一,日本大正六年刻本.
5
宋濂.《元史》,中华书局,1999年,第2734页.
6
张养浩.《张养浩集》,吉林文史出版社,2008年,第9、25、202、202、241、126、135页.
7
《续修四库全书》集部1401册,上海古籍出版社,第183页.
8
戴良.《九灵山房集》卷十九.
9
揭傒斯.《揭傒斯全集》,上海古籍出版社,1985年,第450页.
10
程俊英、蒋见元.《诗经注析》,中华书局,1999年,第66-67页.
引证文献
1
1
周晓东.
张养浩拟雅诗中的五伦纲常与雅正精神[J]
.求索,2012(2):191-193.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
1
张筱南.
元散曲的乐府精神与雅正特质[J]
.求索,2012(8):136-138.
被引量:1
2
陶杰.
元散曲家的精神文化传统[J]
.名作欣赏(学术版)(下旬),2014(3):26-28.
1
罗艳.
论纳兰性德的诗歌本质观[J]
.乌鲁木齐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8,16(1):44-47.
2
晏小平.
浅析诗歌意象的运用手法[J]
.文艺理论与批评,1995(3):54-57.
3
安家琪,刘顺.
庾信诗“绮丽”“清”“新”略论[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1,8(12):106-108.
4
岳永,伊兴荣.
钱谦益主“情”诗论中的生命意识[J]
.新西部(理论版),2008(5):116-116.
5
胡晓明,周薇.
被放逐的诗学[J]
.中文自学指导,2004(3):23-26.
6
朱惠东.
李商隐诗歌的“缘情造物”特征[J]
.中国石油大学胜利学院学报,1999,15(3):13-15.
7
洪树华.
20世纪“诗缘情”阐释之述评[J]
.社会科学研究,2004(4):136-140.
被引量:10
8
王俊平.
从诗词看林黛玉性格中的叛逆精神[J]
.学周刊(上旬),2010(6):100-100.
9
彭培元.
何绍基诗论中的诗歌本质观[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35(1):29-30.
10
谢应光.
认同与悖离:中国现代诗学本质观的建构方式[J]
.重庆三峡学院学报,2006,22(4):14-15.
求索
2009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