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抽穗后水稻株型与高光效群体形成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1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以代表性品种中粳武运粳8号和杂交中稻汕优63为材料,研究水稻抽穗后株型和高光效群体形成的关系。结果表明,高光效水稻的株型应为:株高在适宜范围内的上限,穗下节间较长、基部第1、2节间粗短,穗下节间占秆长的比例32%~35%,茎生3叶叶角和弯曲度小,茎生5叶叶长配置合理,抽穗期的高效叶面积率大,植株较多叶面积分布在中、上部,其上层叶片挺直,透光大,下层叶夹角较小,有利于群体内较多接受阳光,增大适宜叶面积指数,充分利用光能,提高群体光合生产力。同时高光效水稻群体在抽穗期LAI适宜,植株上、中部叶面积较多,植株离地30cm以上的叶面积所占比例为85%,此时叶片的叶绿素含量和叶面积衰减速率低,叶片的功能期延长,群体的光合势和净同化率高,所以认为通过改良抽穗后水稻的植株形态,提高群体的光合生产能力,是提高水稻产量的有效途径之一。
出处 《耕作与栽培》 2009年第5期17-19,共3页 Tillage and Cultivation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8

二级参考文献31

  • 1苏祖芳,郭宏文,李永丰,张洪程,张海泉.水稻群体叶面积动态类型的研究[J].中国农业科学,1994,27(4):23-30. 被引量:68
  • 2张洪程 凌启鸿.水稻高效栽培株型的研究.稻麦研究新进展[M].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1994.99-107.
  • 3万安良,中国农业科学,1981年,6期,21页
  • 4刘贞琦,中国农业科学,1980年,3期,6页
  • 5屠曾平,中国农业科学,1979年,2期,19页
  • 6肖连成,水稻载培新技术,1973年
  • 7朱庆森,作物学报,1988年,14卷,3期,182页
  • 8曹显祖,作物学报,1987年,13卷,4期,265页
  • 9杨守仁,中国农业科学,1984年,3期,6页
  • 10匿名著者,国外农学水稻,1983年,1期,53页

共引文献400

同被引文献270

引证文献12

二级引证文献126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