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基督教“博爱”与儒家“仁爱”之共同现实价值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作者通过对博爱和仁爱思想分析,试图重新找出这两种传统伦理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发展可能会产生积极影响的因素,从而为东西方文化的相互融合、互相沟通,寻找建立现代人际关系的伦理思想基础。
作者
李春华
机构地区
安徽工业大学经济学院
出处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9年第4期43-46,共4页
Journal of Chengde Teachers College for Nationalities
关键词
博爱思想
仁爱思想
现实价值
分类号
B91 [哲学宗教—宗教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2
1
张路,解光云.
析论早期基督教“博爱”思想产生的背景[J]
.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8(3):114-117.
被引量:4
2
朱全红,张苹英.
儒家"仁爱"伦理与基督教"博爱"伦理思想比较研究[J]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2,23(4):53-58.
被引量:7
二级参考文献
8
1
朱光潛.
基督教与西方文化——一种重新估价的尝试[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58,4(1):29-42.
被引量:5
2
赵保佑.
“兼爱”:构建现代和谐社会的伦理基础[J]
.中州学刊,2006(2):139-142.
被引量:13
3
厉永平.
论早期基督教发展的社会道德原因[J]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33(6):79-82.
被引量:2
4
[美]许倬云,.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M]贵州人民出版社,1991.
5
(法)让-诺埃尔·罗伯特(Jean-NoelRobert)著,王长明,田禾,李变香.古罗马人的欢娱[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5.
6
[德]卡尔·白舍客(Karl H·Peschke) 著,静也,常宏等.基督宗教伦理学[M]上海三联书店,2002.
7
[苏]科瓦略夫(С·И·Ковалев) 著,王以铸.古代罗马史[M]三联书店,1957.
8
杨曾宪.
“仁爱”是普世美德伦理吗——儒家伦理历史与当代价值的科学评析[J]
.学术月刊,2003,35(3):89-101.
被引量:8
共引文献
8
1
李秀娟.
儒家和伊斯兰“爱”观之比较[J]
.文教资料,2008(29):52-54.
2
石晓静.
“仁”与“爱”浅析[J]
.沧桑,2007,0(4):146-147.
被引量:2
3
吴晓红.
妈祖“大爱”与基督“圣爱”的文化比较[J]
.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2(11):78-79.
4
杨清虎.
“博爱”思想研究30年[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5,28(6):50-53.
被引量:1
5
张妮,彭家海.
《女勇士》主要角色宗教观念的冲突与融合[J]
.湖北工业大学学报,2015,30(6):102-105.
6
叶蔚萍,王闽汕.
动态语境观下妈祖文化与基督文化对比研究[J]
.莆田学院学报,2016,23(3):13-17.
7
贾夏,贾启艾.
南丁格尔与钱襄的护理人文思想观照[J]
.护理研究,2019,33(20):3572-3576.
被引量:1
8
刘欣路,林建彬.
儒、墨、耶、伊的“博爱”精神与全球伦理构建[J]
.中国穆斯林,2020(5):42-46.
被引量:1
1
苏丽娜.
孔子“仁”的思想和基督教“博爱”思想之比较[J]
.北方工业大学学报,2008,20(4):59-62.
被引量:4
2
邹增文.
基督教“博爱”思想与管理[J]
.青年文学家,2012,0(17):202-202.
被引量:1
3
薛存科.
试论基督教博爱思想的渊源[J]
.价值工程,2010,29(28):246-247.
4
楼慧心.
一个不该被遗忘的研究课题——马克思恩格斯的博爱思想及其意义[J]
.青海社会科学,2010(1):151-156.
被引量:2
5
程文亮.
儒家“仁爱”思想与西方“博爱”思想之异同比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1(15):247-247.
被引量:3
6
黄亚娟.
亚里士多德友爱与基督教博爱思想比较研究[J]
.山东文学,2009(S4):83-85.
7
林诚.
“人活之谜”探析与思考[J]
.大家,2011(23):55-55.
8
车红兰.
基督教的“博爱”思想及其现代价值[J]
.消费导刊,2007,0(13):193-193.
9
陈林.
浅论孙中山“大同世界”社会观对构建和谐社会的现实意义[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2009(6):37-38.
10
杨清虎.
“博爱”思想研究30年[J]
.胜利油田党校学报,2015,28(6):50-53.
被引量:1
承德民族师专学报
2009年 第4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