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了解不同时期人工流产患者相关因素的差异,探讨针对性干预措施。方法:选择妇科门诊人工流产室1997年1~12月(前期组)1017例和2007年1~12月(后期组)1273例人工流产患者的存档病历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患者在年龄、文化程度、职业、户籍、婚姻方面的差异。结果:①两组患者年龄构成比较χ2=573.736,P<0.01,各构成两两比较P<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两组患者文化程度构成比较χ2=65.991.P<0.01,构成两两比较其中小学与本科及以上者P>0.05无显著差异,初中、大专P<0.01,高中P<0.01。③两组患者职业构成比较χ2=234.57,P<0.01,各构成两两比较其中自由职业、无业者P>0.05,干部、学生P<0.01,工人P<0.05。④两组患者户籍情况比较χ2=487.956,P<0.01。⑤两组患者婚姻状况比较χ2=255.299,P<0.01。结论:在校大学生、外来流动人口的婚前性行为导致人工流产率急剧增加,人工流产患者日趋年青化。对该群体采取针对性干预措施,降低人工流产率,保障妇女身心健康。
出处
《中国妇幼保健》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72-373,共2页
Maternal and Child Health Care of Chin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