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依靠科技进步 促进农作物育种工作上新台阶
被引量:
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本文简述了农作物新品种在粮食生产中的作用和影响,分析了品种改良工作所面临的形势和任务。提出了农作物育种工作必须围绕市场需求,依靠科技进步,坚持高、抗、优并重的目标及常规技术与高新技术相结合的途径,促使育种工作取得重大突破。此外,对振兴农作物育种工作提出了建议。
作者
戴正元
张洪熙
机构地区
江苏里下河地区农业科学研究所
出处
《江苏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6期2-4,共3页
Jiangsu Agricultural Sciences
关键词
农作物
育种
优良品种
作用
分类号
S33 [农业科学—作物遗传育种]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2
同被引文献
4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3
1
高恩广.
关于农业新技术革命的思考[J]
.农业科技管理,1997,16(10):4-7.
被引量:3
2
范小兵.
浅谈发展农业科技是提高粮食产量的有效途径[J]
.杂交水稻,1997,12(4):1-3.
被引量:1
3
王三良,许可.
我国籼型杂交水稻育种现状、问题与对策[J]
.杂交水稻,1996,11(3):1-4.
被引量:61
二级参考文献
1
1
刘志仁.关于“布朗族风”及我国粮食战略的选择[J]改革,1996(02).
共引文献
62
1
唐梅,周仕春,何光华,裴炎.
水稻杂种优势利用的现状、问题与对策[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0,15(3):51-53.
被引量:2
2
廖亦龙,王丰,黄德娟,李曙光,柳武革,刘振荣,彭惠普.
超级杂交稻粤杂889的选育与应用[J]
.广东农业科学,2005,32(1):21-22.
被引量:3
3
张建勇,袁佐清,李仕贵.
微卫星标记分析籼粳亚种间的遗传多样性[J]
.山东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19(2):22-27.
被引量:13
4
唐梅.
籼型杂交水稻杂种优势群的RAPD和AFLP分析[J]
.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5,20(5):59-61.
被引量:4
5
黄建勋,张凯,江良荣,黄育民,王侯聪.
SSR标记对籼稻品种的遗传多样性分析[J]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45(1):120-124.
被引量:14
6
易俊良,陈立云.
水稻超高产育种研究进展[J]
.湖南农业科学,2006(1):20-23.
被引量:16
7
方秀.
中国传媒大学举办“中国广电节目创优、新潮论坛”[J]
.新闻战线,2006(5):63-63.
8
陈新,陆作楣,陶瑾,苏京平,伙金俐,陈玉.
籼稻半同胞全同胞二元不育系的研究[J]
.作物研究,2006,20(2):105-109.
被引量:1
9
王胜军,陆作楣.
中国杂交籼稻遗传多样性演变及其分析[J]
.江苏农业学报,2006,22(3):192-198.
被引量:14
10
张杰,周国彬.
籼型三系不育系选育研究现状及对策[J]
.中国种业,2006(10):11-13.
被引量:16
同被引文献
4
1
姚立生,顾来顺.强优恢复系盐恢559及其系列杂交稻组合的选育研究[A].21世纪水稻遗传育种展望-冰稻遗传育种国际学术讨论会文集[C].北京:中国农业科技出版社,1999.195-199.
2
张元培.
展望新世纪的优质小麦品种研究与开发(一)[J]
.粮食与饲料工业,1998(7):1-3.
被引量:20
3
卢良恕.
21世纪我国农业科学技术发展趋势与展望[J]
.中国农村经济,1998(10):4-9.
被引量:2
4
王绍中,林作楫,赖菁茹.
河南省优质麦生产现状及发展建议[J]
.河南农业科学,1998,27(11):3-5.
被引量:5
引证文献
2
1
孙明法,姚立生.
刍议新形势下科技型企业在农业科技创新中的作用[J]
.江西农业学报,2009,21(3):196-198.
被引量:1
2
张义丰,王大生,李占社.
我国小麦品种品质分析及发展对策[J]
.中国科学院院刊,1999,14(2):117-119.
被引量:5
二级引证文献
6
1
薛盈文,于立河,郭伟.
影响小麦品质的因素及改善小麦品质的途径[J]
.黑龙江八一农垦大学学报,2005,17(3):32-38.
被引量:14
2
杨志华,曹国,秦江敏,李榜江.
密度和施肥与小麦面筋含量交互效应分析[J]
.山地农业生物学报,2007,26(1):16-21.
被引量:5
3
王海龙,聂俊华,赵敬美,王彬彬.
高肥力土壤小麦品质的主成分分析及施肥方案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7,41(4):377-381.
被引量:8
4
李巧萍,陈良凤.
新时期湖南省科技支农的调查与思考[J]
.湖南农业科学(下半月),2010(7):45-47.
5
侯丽丽,王伟,石书兵.
施氮量对不同品质类型春小麦产量和加工品质的影响[J]
.新疆农业大学学报,2013,36(3):224-228.
被引量:8
6
刘美英,高炳德,吕福虎.
锌肥、硼肥及其交互作用对春小麦籽粒品质的影响[J]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2016,30(1):175-179.
被引量:6
1
李文革,曲文祥.
试论选育农作物新品种在发展本地区农业生产中的地位[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29(S2):202-203.
2
张富国.
宁夏农作物育种工作要实现新突破[J]
.宁夏科技,2001(1):43-45.
3
张富国,杨晓洁,曾宝安,闫清萍.
宁夏农作物育种工作的现状及发展对策[J]
.宁夏农林科技,2004,45(1):36-37.
被引量:2
4
叶正荣.
立足昌都 促进农作物育种工作[J]
.西藏科技,2009(12):4-4.
5
王富兰.
农业育种工作存在的问题[J]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1998,19(5):38-39.
6
王清娥,杨选锋,刘广会.
浅谈陕西作物育种的问题及对策[J]
.管理观察,2009(32):274-275.
被引量:1
7
任永昌厅长提出农作物育种要力争实现“五个新突破”[J]
.四川农业科技,2009(7):57-57.
8
卫文星.
“九五”河南省农作物育种工作回顾[J]
.河南农业科学,2002,31(1):4-6.
9
缪祥辉,刘青元,张怀刚,罗新青.
青海省农作物品种选育及品种志编撰[J]
.青海农林科技,2010(3):32-34.
10
张松柏,赵新立.
农作物品种规范化定名问题的探讨[J]
.种子世界,1996(5):18-19.
江苏农业科学
1998年 第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