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历史·小说·想像──评董之林的十七年小说研究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考量既有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上半叶的份量以及分析的深透程度每每超过了下半叶;而在20世纪下半叶文学(即“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中,“新时期文学”、“九十年代文学”探索的频度与深度,又远远超过了学界所谓的“十七年文学”以及“文革文学”这两个时段。
作者
张直心
机构地区
杭州师范大学中国现当代文学与文化研究所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01-103,共3页
基金
浙江省社科规划项目
项目编号:09CGZW006YB
关键词
小说研究
中国文学研究
“十七年文学”
想像
历史
中国当代文学
“文革文学”
新时期文学
分类号
I207.42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2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8
1
董之林.
与时弊同时灭亡的文字——对《热风时节》的一些补充说明[J]
.文艺争鸣,2009(4):143-145.
被引量:2
2
董之林.《热风时节--当代中国“十七年”小说史·自序》,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第2页.
3
鲁迅.《热风·题记》,《鲁迅全集》第1卷,人民文学出版社,1981年,第291页.
4
陈晓明.
历史“扭结”中的十七年小说——评董之林《旧梦新知:“十七年”小说论稿》[J]
.文艺争鸣,2005(4):134-138.
被引量:2
5
洪子诚.
“一体化”论述及其他——“我的阅读史”之质疑与批评[J]
.文艺争鸣,2009(6):28-32.
被引量:6
6
董之林.
60年:断代史叙述观点的迁移与转型[J]
.文艺争鸣,2009(10):63-65.
被引量:2
7
董之林.《热风时节--当代中国“十七年”小说史-前言》,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版,第7页,第10页,第9页.
8
董之林.《热风时节--当代中国“十七年”小说吏》,第182,185页,第174,175,163页.
二级参考文献
12
1
《热风时节——当代中国“十七年”小说史论(1949-1966)》.上海书店出版社.2008年12月.
2
鲁迅.《热风》(1918-1924)“题记”,《鲁迅三十年集·之四》.鲁迅全集出版社.1947年.
3
余志森.《(史学家历史神话的终结者)中文版序》,上海人民出版社.2002年6月.
4
鲁迅.《革命文学》,《鲁迅三十年集·之十七》,《而已集》.鲁迅全集出版社.1949年,第141页.
5
《热风时节——当代中国“十七年”小说史论(1949-1966)》一书封底.
6
[英]A.吉登斯.《社会学方法新规》,黄平译,韩少功、蒋子丹主编.《是明灯还是幻象》,云南人民出版社,2003年,第42、43页.
7
黄仁宇.《玉垒浮云——书于(地北天南叙古今)卷首》,《地北天南叙古今》,三联书店,2001年.
8
董之林.《旧梦新知.“十七年”小说论稿》[M].广西师大出版社,2005年版.第303页.
9
董之林.《旧梦新知》[M].,.第47页.
10
萧克 李锐 龚育之著.《我亲历过的政治运动》[M].中央编译出版社,1988年9月版.第37,第38页.
共引文献
9
1
田淼.
与“一体化”范式对话——评张均《中国当代文学报刊研究(1949-1976)》[J]
.现代中国文化与文学,2024(1):416-425.
2
谢昭新,方岩.
1918年的鲁迅思想与文学革命之关系[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08(3):89-98.
被引量:1
3
朱晶,旷新年.
打开尘封的记忆——读董之林《热风时节——当代中国“十七年”小说史论》[J]
.枣庄学院学报,2009,26(3):141-144.
4
刘卫东.
论董之林“十七年”小说史的研究与写作[J]
.文艺理论与批评,2010(1):70-75.
5
孙民乐.
重塑文学史的知识性格——洪子诚文学史研究的意义[J]
.文艺争鸣,2010(5):117-121.
被引量:1
6
曾令存.
90年代思想文化场域中的文学史意识——兼论20世纪40至70年代文学研究[J]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0,32(6):94-99.
7
徐妍.
董之林的文学史研究与文学批评综论[J]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23(6):19-25.
8
罗雅琳.
代际经验中的“文学——政治”难题——谈洪子诚先生近年来的“文本转向”[J]
.文艺论坛,2023(1):48-54.
9
马杰.
论洪子诚的“个人史”与当代文学史写作[J]
.江汉论坛,2023(7):68-75.
1
杨洪承.
《现象与视阈——20世纪中国文学研究纵横》[J]
.鲁迅研究月刊,2003(7):19-19.
2
曹应东.
以黑板为背景[J]
.教师博览(上旬刊),1995,0(9):30-30.
3
叶青.
浅谈聂绀弩晚年杂文创作中的“人的觉醒”意识[J]
.宁德师专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1):42-46.
被引量:1
4
吴宗强.
月夜[J]
.散文百家,2015,0(1):32-35.
5
听叶广芩谈文学创作[J]
.少年写作(小作家),2010(4):11-11.
6
王惠廷.
继承与创新中的倾斜——鲁迅、赵树理在小说创作上继承与创新的异同[J]
.漳州师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89,3(1):14-21.
7
戴菊伟.
从《三言》故事中看明末社会进步的民主意识[J]
.才智,2010,0(10):173-174.
8
林铁.
《漫水》的生死经验与现代性反思[J]
.怀化学院学报,2013,32(8):66-67.
被引量:2
9
侯雨.
透析反讽在当代语境下的美学价值[J]
.北方文学(下),2013(7):122-123.
10
张利亚.
浅论叠字在杜诗中的运用[J]
.西安石油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12(2):76-80.
被引量:2
文艺争鸣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