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20世纪作曲家个性化材料与音乐分析技法的适应性——以巴托克、朱践耳为例 被引量:6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想就音乐分析学科当下的建设问题,与各位与会的同行交换三点意见。 一、音乐分析学科当下面临的主要研究课题 随着19世纪末至20世纪初欧洲音乐以调性功能和声及规范化曲体结构为重要标志的“共性写作技法”的扩散一离析,专业音乐创作步入作曲家个性化音乐材料层层迭出并不断翻新的时代。这一现实,不仅对本源于传统曲式学与作品分析的音乐分析学科,在分析方法、手段、参照范式,甚而基本理论构架等方面提出了严峻挑战,同时在客观上也直接促进了本学科的成长。
作者 王安国
出处 《人民音乐》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4-16,共3页 People’s Music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陈铭志.对复调思维的思维[J].中国音乐学,1989(2):4-20. 被引量:30
  • 2艾尔诺·兰德卫.《巴托克的曲式与和声》,萧淑娴译,姚锦新校,载《音乐译丛》第一辑第140-185页,人民音乐出版社1979年3月第1版.
  • 3王安国.巴托克《八首钢琴即兴曲》中的极音和弦[J].中央音乐学院学报,1982(3):30-35. 被引量:7
  • 4朱践耳.《取对立 求合一-笔谈我的创作》,《中国音乐年鉴》,1991年卷P·369-372人物专访栏,山东教育出版社1992年3月版.
  • 5《朱践耳管弦乐曲集·前言》,上海音乐出版社2006年6月第1版.
  • 6《朱践耳交响曲集·代自序·圆梦》,上海音乐出版社2002年5月第1版.
  • 7保罗·兴德米特.《作曲技法》(第一卷·理论篇)罗忠镕译,人民音乐出版社1983年3月第1版.
  • 8艾伦·福特.《无调性音乐的结构》,罗忠镕译,上海音乐出版社2009年10月第1版.
  • 9马国华.和声逻辑概论[J].中国音乐学,1987(1):11-25. 被引量:5

共引文献39

同被引文献31

引证文献6

二级引证文献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