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世纪文学研究断想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我曾在一篇文章中说过,新世纪文学不是一个自然时间的概念,而是一个文学史的概念。因而它的起点,不应该是新世纪元年,而应该追溯到上个世纪90年代初,中国社会经济体制发生的历史巨变,即由长期实行的计划经济体制,转变成新的市场经济体制。这个转变,近二十年来,逐渐改变了文学的生存环境和生存方式,文学在应对、
作者
於可训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中文系
出处
《文艺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29-33,共5页
关键词
文学研究
断想
社会经济体制
计划经济体制
市场经济体制
新世纪文学
自然时间
世纪元年
分类号
I206.7 [文学—中国文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42
同被引文献
20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6
参考文献
3
1
於可训.
从“新时期文学”到“新世纪文学”[J]
.文艺争鸣,2007(2):50-51.
被引量:9
2
於可训.《中国当代文学概论·第三版后记》,武汉大学出版社,2009年版.
3
韦勒克 沃沦 刘象愚等译.《文学理论》[M].三联书店,1984年.第236页.
共引文献
142
1
姚文放.
文学传统与文类学辩证法[J]
.学术月刊,2004,36(7):90-97.
被引量:5
2
陈浩.
隐喻认识论[J]
.修辞学习,2003(2):9-10.
被引量:1
3
温潘亚.
文学史的“同存结构”与“外部权威”——艾略特批评理论中的文学史意识[J]
.文艺研究,2004(4):95-98.
被引量:1
4
刘小新.
大同诗学想象与地方知识的建构——华文文学研究的两种路径及其整合[J]
.东南学术,2004(3):136-140.
被引量:7
5
刘波.
《应和》与“应和论”——论波德莱尔美学思想的基础[J]
.外国文学评论,2004(3):5-18.
被引量:21
6
蒋述卓,何明星.
学科交叉与比较文学学科建设[J]
.中国比较文学,2003(1):85-96.
7
王素霞.
浮出海面——论文学史叙述声音的转换[J]
.当代作家评论,2000(6):71-76.
被引量:1
8
汪正龙.
论文学意图[J]
.文学评论,2002(3):160-167.
被引量:4
9
顾祖钊.
论中西文论融合的四种基本模式[J]
.文学评论,2002(3):168-174.
被引量:18
10
包鹏程,孔正毅.
纪录片中的修辞[J]
.新闻大学,2004(8):82-84.
被引量:9
同被引文献
20
1
於可训.
当代文学史的逻辑建构──兼评当代文学研究的一种思路[J]
.文学评论,1999(3):105-110.
被引量:3
2
孟繁华.
新世纪:文学经典的终结[J]
.文艺争鸣,2005(5):6-9.
被引量:57
3
王先霈.
文艺学的知识状况与问题(专题讨论)——中西文学理论对话中的概念可对应性问题[J]
.学术月刊,2007,39(2):98-101.
被引量:13
4
杨义.《为当今文学洗个脸》,《中国社会科学院院报》,2006年11月9日.
5
西部网(陕西新闻网http//www.cnwest.com):王蒙、陈晓明为何乐做“唱盛党”?2009年11月26日.
6
《思想界炮轰文学界:当代中国文学脱离现实》,《南都周刊》,2006年5月20日.
7
李敬泽.《报告文学的枯竭和文坛的“青春崇拜”》,《南方周末》2003.10.30.
8
章罗生.
中国当代文学的三套圈环[J]
.求索,2008(4):162-164.
被引量:2
9
黄浩,黄凡中.
报告文学:文体的时代尴尬——对报告文学“生存艰难”的本体质疑[J]
.北方论丛,2009(1):54-57.
被引量:20
10
王元骧.
重审文艺与政治[J]
.学术月刊,2009,41(10):101-106.
被引量:12
引证文献
2
1
章罗生.
报告文学研究与文艺学的创新[J]
.文学评论,2011(3):193-200.
被引量:4
2
於可训,方舟.
文学批评·文学史·新兴文类写作--於可训教授访谈录[J]
.当代文坛,2021(1):41-48.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6
1
章罗生.
论周立波纪实文学创作的成就[J]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2013(3):126-133.
2
章罗生.
纪实文学的挑战与文学观念的更新——以新时期以来的创作为考察重点[J]
.社会科学战线,2013(4):135-149.
被引量:4
3
章罗生,刘绍凤,刘鑫.
纪实散文与“新五性”及其纪实文学的理论建构——以甘建华的“文史笔记”为考察重点[J]
.当代文坛,2014(2):57-61.
被引量:1
4
章罗生,潘英.
英模报告文学的叙事策略与风格特色——中国报告文学流派研究之七[J]
.常熟理工学院学报,2015,29(1):32-38.
5
周可欣.
於可训与刘醒龙小说中乡村教师形象之比较——以《乡村教师列传》和《天行者》为例[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3,20(2):106-110.
6
温奉桥,常鹏飞.
衰年变法与返本开新——论於可训小说创作[J]
.南方文坛,2024(1):136-140.
1
杨洪承.
世纪元年鲁研学术新走向——2001年鲁迅研究综述[J]
.鲁迅研究月刊,2002(9):65-69.
2
张颐武.
新世纪文学:跨出新文学之后的思考[J]
.文艺争鸣,2005(4):6-13.
被引量:33
3
蔡翔.
当代文学六十年[J]
.当代作家评论,2008(6):30-32.
被引量:1
4
石一宁.
主体性的弱化——从《秦腔》透视一种新世纪的文学现象[J]
.文艺争鸣,2006(6):47-50.
被引量:1
5
李力力.
报告文学中的叙事时间与新闻价值——以《唐山大地震》为例[J]
.新闻窗,2007(6):67-68.
6
陈漱渝.
只留清气满乾坤"——建国后鲁迅研究断想[J]
.鲁迅研究月刊,1999(10):16-21.
7
吴树畅.
基于企业生命周期的财务管理策略[J]
.财会通讯(理财版),2007(5):45-47.
被引量:1
8
刘洪智.
难忘七月——我的高考故事[J]
.新高考(理化生),2009(3):62-63.
9
刘扬烈.
新世纪鲁迅研究断想[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1,14(4):18-19.
10
丁国成.
诗人的苦与乐[J]
.诗刊,1996,0(9):64-64.
文艺争鸣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