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职大学生自我教育指导的心理学策略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文章阐述了指导学生自我教育的心理学策略,指出,必须针对青少年学生的心理特点和需求指导学生的自我教育;必须要遵循青少年学生思想品德形成和发展的心理学规律,充分发挥学生自我教育的作用;同时,要培养学生自我教育的能力和习惯。
作者
王栋
机构地区
东营职业学院教务处
出处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4-85,共2页
Education and Vocation
关键词
自我教育
指导
心理学策略
分类号
G444 [哲学宗教—发展与教育心理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1
1
(俄)赞科夫.教学与发展[M].杜殿坤,译.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6.
同被引文献
17
1
张倩.
高职学生心理问题及教育对策分析[J]
.文教资料,2008(11):176-178.
被引量:3
2
王希永.
论自助式心理健康教育[J]
.中国教育学刊,2005(2):26-28.
被引量:28
3
李继宏,韩登亮.
论自我教育的缘起及心理机制[J]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5,18(1):77-79.
被引量:8
4
严芳.
论高职生自我意识的偏差及克服[J]
.武汉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2(4):30-33.
被引量:1
5
麻艳香,蔡中宏.
自我教育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途径[J]
.西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5(6):133-136.
被引量:10
6
李琴.
大学生心理教育面临的问题与疏导[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8(3):73-74.
被引量:4
7
陈毕晟.
大学新生适应期的自我心理教育方法探析[J]
.当代教育论坛(宏观教育研究),2008(6):100-101.
被引量:3
8
梁丕桓.
关于高职院校辅导员培养的几点思考[J]
.经济与社会发展,2009,7(1):180-182.
被引量:4
9
陈都良,王菁.
中小学生心理自我教育的意义及有效性策略[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9(14):4-7.
被引量:2
10
李晓梅.
探索大学生自我教育的有效途径[J]
.中国科技信息,2009(23):235-235.
被引量:3
引证文献
5
1
刘莹.
提升高职学生自育能力,完善人格本位课程模式[J]
.大家,2011(24):221-222.
被引量:1
2
曹小兰,王金权.
对中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思考[J]
.科技创新导报,2011,8(25):185-185.
被引量:1
3
毛小波.
大学生自我心理教育方法探讨[J]
.教育与职业,2013(33):88-90.
被引量:4
4
郑志强.
大学生微商行为引导策略研究[J]
.浙江工贸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6,16(4):69-73.
被引量:1
5
古玉莹.
高职院校辅导员工作思考与探索[J]
.现代商贸工业,2016,37(28):159-160.
二级引证文献
7
1
蒋桦.
高职学生微商创业文献综述[J]
.区域治理,2018,0(2):138-139.
2
潘石瑛.
大学生自我心理教育方法探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2014(11):248-249.
被引量:3
3
陈硕,邹楠.
大学生心理分析及对策研究[J]
.企业导报,2014(13):192-192.
4
李白玉.
大学生自我心理教育方法的相关探讨[J]
.内蒙古教育(C),2014(10):22-22.
被引量:1
5
温东新.
以人格本位理念为核心的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培养模式研究[J]
.教育教学论坛,2014(50):244-245.
被引量:1
6
卿再花.
基于积极心理学引导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方法和评价体系分析[J]
.普洱学院学报,2017,33(5):137-138.
被引量:6
7
肖慧玲.
基于当代中职学生心理特点探讨中职生思想道德素质的培养[J]
.现代企业教育,2012,0(4S):151-152.
1
姜玉琼.
充满期待,花儿真的会开——运用积极心理学策略帮助学生解决心理问题[J]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11(20):41-42.
2
刘根月.
心理学策略在中职英语教学中的实践[J]
.考试周刊,2014,0(93):95-96.
3
宋广文,胡凡刚.
课堂提问的心理学策略[J]
.上海教育科研,2000(1):52-54.
被引量:8
4
杨静平.
行为习惯养成的心理学策略——以“抓迟到”为例[J]
.教育文摘,2016(7):46-48.
5
袁勇兵.
后进生转化的心理学策略[J]
.科教导刊,2013(20):215-215.
6
杨琴,吴起华.
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中的心理学原理探析[J]
.当代教育论坛(综合版),2011(6):114-117.
被引量:7
7
刘沣漪.
研究生班集体建设的心理学策略[J]
.教学管理与教育研究,2016,1(6):27-28.
8
赵芸.
心理学策略在德育工作中的运用[J]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下旬),2008(12):56-57.
9
董奇,王耘.
班主任工作的心理学策略[J]
.人民教育,2007(20):26-31.
被引量:5
10
张忠仁.
幸福教育的主题:提升主观幸福感的心理学策略[J]
.辽宁教育研究,2007(3):117-118.
被引量:13
教育与职业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