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处
《辞书研究》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76-179,共4页
Lexicographical Studies
同被引文献20
-
1张亚军.泰如片江淮方言中的“V+L”和“V+在+L”结构[J].语言科学,2003,2(4):45-50. 被引量:8
-
2聂仁发.否定词“不”与“没有”的语义特征及其时间意义[J].汉语学习,2001(1):21-27. 被引量:75
-
3王助.现代汉语和法语中否定赘词的比较研究[J].外语教学与研究,2006,38(6):418-422. 被引量:7
-
4李小平.“果然”的成词过程及用法初探[J].东方论坛(青岛大学学报),2007(1):75-78. 被引量:17
-
5马黎明.《试论现代汉语中的悖义结构》[J].齐齐哈尔大学学报,2000,(2).
-
6吕叔湘.疑问·否定·肯定[J].中国语文,1985,(4).
-
7朱德熙.说“差一点”[J].中国语文,1959,(9).
-
8江蓝生.概念叠加与构式整合--肯定否定不对称的解释[J].中国语文,2008(6):483-497. 被引量:165
-
9李冰.“果然”与“果真”的用法考察及对比分析[J].汉语学习,2009(4):100-105. 被引量:18
-
10车录彬,许杰.汉语悖义结构的形成条件和语用价值——以“果然”、“果不然”的比较分析为例[J].湖北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3,33(3):1-5.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9
-
1叶建军.“果不(其)然”的形成及其演变[J].中国语文,2016(2):192-201. 被引量:16
-
2李光华.“果然”与“■”的语义对比[J].汉语学习,2021(5):85-93.
-
3胡承佼.意外信息的回应立场与回应形式[J].华文教学与研究,2021(4):9-18. 被引量:5
-
4周韧.汉语副词语义分析中的概率特征——以一组确认义副词的辨析为例[J].汉语学报,2022(3):2-18. 被引量:4
-
5布威萨热古丽·毛拉木热麦提.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探究——以现代汉语“果然”与“果不其然”对比分析为例[J].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学与研究,2022(11):95-97.
-
6李思旭.汉语三音词的构词法、词汇化研究述评[J].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23,22(2):6-13.
-
7单清丛,赵新建.基于语义地图的朝汉语正预期标记“■”与“果然”的对比研究[J].中国朝鲜语文,2024(3):58-68.
-
8王楠楠.论语言表达的同义性与视角反转的关系(上)——视角反转现象及其特点[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0):72-72.
-
9王楠楠.论语言表达的同义性与视角反转的关系(下)——视角反转在语言中的表现形式[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2018,2(22):67-67.
-
1李秉震.简析“往大里/了说”一类结构[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6(2):56-56. 被引量:2
-
2陶炼.不要忘了语气[J].语文建设,1988(6). 被引量:1
-
3许娟.“再也”的多角度分析研究[J].课外语文,2017,0(2):90-90.
-
4李春桃.釋甲骨金文中的“■”——兼論《説文》中“■”字來源[J].文史,2016(4):283-288. 被引量:1
-
5张苗苗.“一直”与“始终”的比较分析[J].学语文,2013(3):64-65. 被引量:1
-
6马晓蕾.从语料库的角度分析归纳法在语法教学中的应用[J].英语教师,2009(7):13-16. 被引量:2
-
7钟小勇.“分别”与“分头”[J].语文建设,2006(8):51-52. 被引量:1
-
8崔贤美.试论韩国学生写作的难点及其原因[J].北方文学(中),2014(1):208-209.
-
9高松.副词“多半(儿)”的语义指向[J].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09(1):72-73. 被引量:6
-
10张其昀.语气助词“了”新探[J].高校教育管理,1988(3):62-66. 被引量: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