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水平竞赛缺乏对市民体育参与影响机制的研究——以泰安市为例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竞技体育开展的重要目的之一是推广群众性体育活动。本文采用文献资料法、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方法,对泰安市市民体育参与的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1)市民体育参与的影响因素包括诸多方面;(2)高水平竞赛是一个有效的推动因素;(3)市民体育参与的状况是高水平竞赛能否在本地区开展的重要前提。
作者
许宁
机构地区
山东省泰安市泰山学院体育科学系
出处
《中国校外教育》
2009年第12期150-150,共1页
AFTERSCHOOL EDUCATION IN CHINA
基金
泰山学院校级课题资助项目
项目编号:Y06-1-21
关键词
高水平竞赛
市民
体育参与
影响
分类号
G812.4 [文化科学—体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0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10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国家体育总局群体司.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结果报告[R].2002.12.6
2
熊斗寅.
人文奥运之我见[J]
.体育与科学,2001,22(6):15-18.
被引量:91
3
苗治文,秦椿林,李伟,韩军生.
我国群众体育效率与公平的实现机制研究[J]
.体育科学,2008,28(5):24-32.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20
1
鲍明晓.
群众体育:公益还是私益?[J]
.体育科学,2005,25(4).
被引量:15
2
杨桦,王凯珍,熊晓正,孙葆丽.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群众体育的发展演进与思考[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6):721-726.
被引量:94
3
苗治文,李刚,秦椿林.
当代中国群众体育的管理体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2005,28(6):735-736.
被引量:25
4
陈庆云,庄国波,曾军荣,鄞益奋.
论公共管理中效率与公平的关系及其实现机制[J]
.中国行政管理,2005(11):24-27.
被引量:12
5
苗治文,秦椿林.
当代中国体育人口结构的社会学分析[J]
.体育学刊,2006,13(1):119-121.
被引量:48
6
马俊.和工人谈谈体育运动[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56:8.
7
人民体育出版社.总路线照耀下的农村体育[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1958:10.
8
关于印发“十一五”群众体育事业发展规划的通知[S].北京:国家体育总局,2006.
9
群众体育现状调查课题组.中国群众体育现状调查与研究(2001年)[R].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05:39.
10
关于印发“2008年群众体育工作思路和要点”的通知[S].北京:国家体育总局,2007.
共引文献
110
1
张金英.
大学生体育文化现状调查[J]
.鞍山师范学院学报,2006,8(6):64-67.
被引量:1
2
刘庭友,方强.
2008年北京奥运会对国际奥林匹克运动影响的展望[J]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4,14(1):47-49.
被引量:2
3
鹿志海,游琨琰,胡悦.
论人文主义与奥林匹克主义的斗争和融合——浅析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走向[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S1):1-2.
被引量:1
4
汪颖.
高校开展奥林匹克运动教育及其价值探讨[J]
.社科纵横,2008,23(7):150-152.
5
买素强.
“人文奥运”对高校校园体育文化的影响[J]
.社科纵横,2007,22(10).
6
毛明春.
奥林匹克精神与中华民族精神[J]
.搏击(体育论坛),2009,1(5):4-5.
被引量:4
7
张春芳.
大学生奥林匹克教育及其价值取向[J]
.长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6(2):59-62.
被引量:7
8
周立华.
论奥林匹克文化的特征与发展[J]
.体育文化导刊,2004(7):23-24.
被引量:7
9
杜华.
试论“人文奥运”理念与高校奥林匹克运动教育及其价值[J]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4,21(5):101-103.
被引量:23
10
陈希.
现代大学的理念与奥林匹克运动实践——清华大学的探索[J]
.体育科学,2004,24(11):1-3.
被引量:18
1
白素丽,宋旭峰.
论青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训练[J]
.少年体育训练,2006(5):8-8.
被引量:3
2
刘萍.
浅析蹼泳运动的心理训练[J]
.中国科技博览,2009(18):70-70.
3
张立红,曹东华.
速滑运动员心理训练的意义和方法[J]
.冰雪运动,1999,21(1):48-49.
被引量:2
4
高志.
论篮球运动员球感的建立机制[J]
.安徽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5):166-167.
被引量:2
5
尹继红,廖根彪.
少年篮球运动员体能特征及训练策略[J]
.当代体育科技,2016,6(9):15-16.
被引量:2
6
张力为,胡亮.
运动心理学:追求卓越与保持健康[J]
.中国科学院院刊,2012,27(S1):141-155.
被引量:17
7
孙立平,王世安,林珍瑜,董志权.
我国与美国、苏联、澳大利亚、西班牙等世界篮球强国篮球竞赛制度的比较研究[J]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1991,15(2):64-74.
被引量:1
8
费雷罗网校.
截击技术报告[J]
.网球大师,2015,0(4):80-81.
9
王新斋.
世界少年锦标赛介绍[J]
.田径,2001(2):5-5.
10
中国田径协会器材及竞赛设施审定办法(试行)[J]
.田径,2009(2):50-51.
中国校外教育
2009年 第1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