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研究
被引量:
22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改革开放后,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率先抓住国际产业转移的良好机会,实现了快速发展,已进入级工业化高级、产业结构调整和市场拓展阶段,加之土地、劳动力、能源等供给趋紧,企业商务成本升高,资源环境约束矛盾日益突出,产业向中西部地区转移的趋势日趋明显。
作者
张谋贵
机构地区
安徽省社会科学院研究室
出处
《中国城市经济》
2010年第3期24-34,共11页
China Urban Economy
关键词
国际产业转移
示范区建设
城市带
东部沿海地区
中西部地区
皖江
产业结构调整
资源环境约束
分类号
F121.3 [经济管理—世界经济]
F326.2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06
引证文献
22
二级引证文献
43
同被引文献
106
1
杨晔.
中国区域投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与应用[J]
.经济问题,2008(7):97-101.
被引量:23
2
朱英明,姚士谋.
皖江经济带城市空间演化态势研究[J]
.人文地理,1999,14(4):15-20.
被引量:10
3
谢国权.
近代芜湖米市与芜湖城市的发展[J]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1999(3):76-85.
被引量:19
4
吴小勤.
皖江地区城镇网络的探讨[J]
.城市发展研究,1995,2(6):43-45.
被引量:1
5
朱宗炎,许昌明,张令保,程根木.
外向带动──皖江开发开放的战略任务[J]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6,20(3):3-11.
被引量:2
6
邹彦林.
发展皖江城市群体[J]
.安徽省委党校学报,1991,7(3):99-102.
被引量:2
7
耿文才.
新经济地理学视角下中国纺织业区际转移的粘性分析[J]
.地理研究,2015,34(2):259-269.
被引量:20
8
魏敏,李国平.
基于区域经济差异的梯度推移粘性研究[J]
.经济地理,2005,25(1):33-37.
被引量:39
9
任宗哲.
城市功能和城市产业结构关系探析[J]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2000,2(2):32-34.
被引量:13
10
鲁明泓.
中国不同地区投资环境的评估与比较[J]
.经济研究,1994,29(2):64-70.
被引量:94
引证文献
22
1
储流杰.
坚持承接与创新结合 推动皖江城市带跨越发展[J]
.安庆科技,2010(4):13-22.
被引量:2
2
朱能飞.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71-73.
被引量:1
3
徐岚.
安徽皖江城市带产业转移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对策[J]
.黑龙江对外经贸,2010(12):57-59.
被引量:12
4
张路.
关于舒城县政府服务平台建设的相关思考[J]
.管理观察,2010(30):242-243.
5
郭媛媛.
马鞍山承接产业梯度转移理性思考[J]
.现代商贸工业,2011,23(5):87-88.
6
杨世奇.
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产业转移的原因对策分析[J]
.华北科技学院学报,2011,8(2):94-98.
被引量:2
7
曾翔旻.
武汉市承接东部沿海产业战略转移的对策研究[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4):42-46.
8
徐华洋,武巍泓,赵红.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构建研究[J]
.现代情报,2011,31(10):117-120.
被引量:2
9
安徽省农村金融学会课题组,汪贵胜,冯静生,刘慧宇,章进.
关于承接产业转移金融支持问题研究——以皖江城市带示范区建设为例[J]
.中国农业银行武汉培训学院学报,2011(6):11-18.
被引量:5
10
杨群.
关于新型产业集中区城乡社会保障制度一体化的思考——以安徽省江南集中区为例[J]
.河北青年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11,23(6):47-49.
二级引证文献
43
1
王静静.
滁州市产业转移与升级的金融支持研究[J]
.商情,2019,0(38):135-135.
2
聂勇.
政府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发展的建议[J]
.安徽科技,2011(8):8-10.
3
曾翔旻.
武汉市承接东部沿海产业战略转移的对策研究[J]
.江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8(4):42-46.
4
聂勇.
推进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企业发展建议[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16):87-89.
被引量:1
5
徐华洋,武巍泓,赵红.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信息资源共享机制构建研究[J]
.现代情报,2011,31(10):117-120.
被引量:2
6
范圣然.
皖江城市带承接长三角地区产业转移的相关问题探讨[J]
.经济视角(下),2011(11):16-18.
被引量:2
7
李强,徐康宁.
产业转移:承接地之间竞争的博弈研究——以皖江城市带为例[J]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22(3):61-65.
被引量:9
8
赵红.
云计算环境下区域信息资源共享模式研究[J]
.淮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3(2):47-50.
被引量:9
9
李君楠,王佳,王璐.
珠三角地区产业转移对港口运输的影响研究[J]
.物流技术,2012,31(10):78-81.
10
程晓丽.
产业转移背景下皖江城市带旅游一体化发展战略研究——基于SWOT分析模型[J]
.池州学院学报,2012,26(6):64-68.
被引量:6
1
皖江城市,将一展宏图[J]
.中国城市经济,2010(3):10-11.
2
出台法规:给示范区建设保驾护航[J]
.江淮法治,2011(15):11-12.
3
安徽省级开发区率先“扩容”[J]
.领导决策信息,2010(28):13-13.
4
陈树隆.
增强“核”动力 实现新跨越[J]
.江淮,2010(2):14-14.
5
史江涛.
山西承接东部产业转移的模式、问题与对策[J]
.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12,2(20):5-7.
6
郭贝贝,於忠祥.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建设用地集约利用评价[J]
.资源与产业,2012,14(5):105-111.
被引量:2
7
陈立弘.
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上市公司营运资金管理现状、问题与对策研究[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10(3):337-339.
被引量:1
8
王虎.
推动国内产业转移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
.中国经贸导刊,2008(22):32-33.
被引量:1
9
王虎.
推动国内产业转移 促进区域经济发展[J]
.经济界,2008(6):46-50.
被引量:1
10
邵阿明,高军东.
衢州企业商务成本满意度调查分析[J]
.浙江统计,2004(10):39-39.
中国城市经济
2010年 第3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