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我国刑事诉讼证据立法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建议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证据是证明案件的真实依据,也是诉讼的核心问题。实际上,全部的刑事诉讼活动都是围绕刑事证据的收集和运用进行的,目前我国刑事诉讼证据立法在证据的收集、证据的正当性、证据采信、证人作证等方面存在不足,在今后工作的重点是进一步完善证据规则。
作者
季福田
机构地区
中共菏泽市委党校
出处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第2期24-26,共3页
Journal of Liaoning Academy of Governance
关键词
刑事诉讼证据
证据规则
对策建议
分类号
D915.13 [政治法律—诉讼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7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17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3
1
林锦辉.
论我国刑事诉讼的证据规则[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2,10(S1):77-81.
被引量:1
2
王海虹.
论刑事诉讼非法实物证据的排除规则[J]
.中央政法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01(5):56-58.
被引量:2
3
樊崇义,杨宇冠.
论传闻证据规则[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1,9(4):59-65.
被引量:17
二级参考文献
7
1
黎益,李北杰.的两个显式差分格式[J]计算数学,1986(03).
2
秦孟兆.的差分格式[J]计算数学,1984(01).
3
陆金甫关治偏微分方程数值解法[M].
4
.
5
.FederalRules ofEvidence801 ( c)[]..
6
武蔚文.
色散方程的显式差分格式[J]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90,13(3):95-99.
被引量:1
7
朱少红,于志玲.
色散方程的几个新的差分格式[J]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1,34(3):20-23.
被引量:2
共引文献
17
1
刘立霞,吕剑钊.
论传闻证据规则在我国的确立与适用[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8(S1):30-31.
2
易延友.
传闻法则:历史、规则、原理与发展趋势——兼对我国“传闻法则移植论”之探讨[J]
.清华法学,2008,2(4):72-100.
被引量:6
3
田心则.
论传闻证据规则运作的程序背景[J]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1(4):85-92.
被引量:2
4
卢少锋.
论直接言词原则的适用[J]
.甘肃农业,2006(4):213-214.
5
王运才.
我国刑事诉讼证据规则探讨[J]
.湖北成人教育学院学报,2006,12(2):23-25.
被引量:1
6
孙维萍,陈杰,郝金.
论传闻证据规则在我国移植的环境与制度障碍——兼评直接言词原则的立法贯彻[J]
.政治与法律,2008(7):131-137.
被引量:5
7
张云玲.
和谐语境下构建我国的传闻证据排除规则[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9,20(3):87-90.
8
杨韬韬.
确立我国传闻证据规则的思考[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09(9):363-364.
9
水晶晶.
传闻证据与我国的刑事诉讼的理论与实践[J]
.决策与信息(下旬),2011(6):40-41.
10
王德新.
论电子证据及其运用规则的完善[J]
.陕西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29(3):38-45.
被引量:5
1
黄日炜.
从四宗案例透析刑事证据收集存在的问题、原因及对策[J]
.广西社会主义学院学报,2007,18(4):60-62.
被引量:3
2
陈学权,胡长华.
从死缓到无罪释放——从何珍瑞杀人案的辩护谈刑事证据的收集和运用[J]
.刑事司法论坛,2004(1):305-314.
3
李源.
试论对刑事证据的收集、审查判断和运用[J]
.法制与社会,2008(21).
4
李冠豪.
略谈刑事证据的收集与审查[J]
.法制与社会(旬刊),2010(12):127-128.
被引量:1
5
蔡佩玉.
浅谈我国刑事证据的收集和展示[J]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9,9(3):13-16.
6
梁新星.
论刑事证据的收集与审查判断[J]
.法制与经济,2008,17(2):58-59.
7
徐加庆.
略论侦查阶段刑事证据的保全[J]
.公安教育,2004(8):29-33.
被引量:1
8
周欣.
论对刑事证据的收集[J]
.辽宁警专学报,2008,10(5):48-52.
被引量:5
9
陈学权.
论科技发展对刑事证据制度的影响[J]
.人民检察,2008(1):37-41.
被引量:5
10
王世明,张锐.
信息、证据与刑事诉讼——从信息的视角看我国刑事诉讼中的证据[J]
.重庆交通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23-27.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