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间歇式污水处理工艺池容利用率问题探讨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根据目前国内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中间歇式运行工艺的特点,分别从曝气时间、曝气池容和污泥浓度三个方面分析池容利用率,提出了提高池容利用率的有效方法,为间歇式运行工艺降低投资和运行能耗提供解决思路,为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选择提供参考。
作者
崔志峰
宋英豪
王凯军
贾立敏
机构地区
北京市环境保护科学研究院
清华大学环境科学与工程系
出处
《给水排水》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46-49,共4页
Water & Wastewater Engineering
关键词
池容利用率
间歇式
曝气时间
曝气池容
污泥浓度
交替式工艺
分类号
X703 [环境科学与工程—环境工程]
TK229 [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动力机械及工程]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6
共引文献
55
同被引文献
0
引证文献
0
二级引证文献
0
参考文献
6
1
王凯军.
曝气、沉淀一体化活性污泥工艺设计方法和问题讨论[J]
.给水排水,1999,25(3):12-15.
被引量:19
2
周律,钱易.
浅议三沟式氧化沟的设计[J]
.给水排水,1998,24(1):6-9.
被引量:18
3
戈军,吕锡武,荆肇乾.
三池交替工艺的污泥分布规律研究[J]
.中国给水排水,2006,22(21):31-34.
被引量:2
4
崔志峰,王凯军,吾理之.
AICS工艺在不同循环系统条件下污泥分布试验研究[J]
.给水排水,2006,32(7):10-14.
被引量:4
5
黄儒钦,杨敏.
活性污泥法的发展及其工程选择[J]
.四川环境,2001,20(1):24-27.
被引量:17
6
吴昊.
三沟式氧化沟污泥分布不均的改善[J]
.中国给水排水,2001,17(10):53-55.
被引量:6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崔志峰,王凯军,贾立敏,宋英豪.
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的应用[J]
.中国给水排水,2004,20(9):56-58.
被引量:11
2
高嵩,张军.
三沟式氧化沟的运行及管理[J]
.给水排水,1994,20(2):38-43.
被引量:7
3
骆琼.
污水同时去磷除氮技术动向[J]
.环境科学动态,1996(4):11-12.
被引量:4
4
许保玖.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90..
5
李道棠 赵敏钧.间歇式活性污泥法技术特点及应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6,30(9).
6
M.G.曼特 贝尔 等.污水处理的氧化沟技术[M].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88..
7
北京水处理技术与设备研究中心.三废处理工程技术手册(废水卷)[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8
李道棠,上海交通大学学报,1996年,30卷,9期
9
王凯军,活性污泥膨胀的机理与控制,1992年
10
许保玖,当代给水与废水处理原理,1990年
共引文献
55
1
中小企业的五大潜能[J]
.科技广场,2002(11):24-24.
2
崔志峰,王凯军,贾立敏,宋英豪.
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的应用[J]
.中国给水排水,2004,20(9):56-58.
被引量:11
3
崔志峰,吾理之,王凯军.
新疆阿克苏污水处理厂的设计及运行[J]
.给水排水,2004,30(9):1-4.
被引量:4
4
张道方,史雪霏,魏宇,纪桂霞,胡寿根.
小区生活污水回用SBR处理实验研究[J]
.北方环境,2004,29(6):38-42.
被引量:3
5
石明岩,刘彤冕,文爱花.
一体化活性污泥法生物脱氮特性及机理研究[J]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2005,31(1):73-77.
6
王凯军.
可持续发展的新型、高效城市污水处理技术探讨[J]
.给水排水,2005,31(2):32-35.
被引量:22
7
隋智慧,曹向禹,强西怀.
氧化沟工艺及其在制革废水处理中的应用[J]
.中国皮革,2005,34(1):54-58.
被引量:21
8
苑宏英,周琪.
生物-生态联合污水处理系统[J]
.环境污染治理技术与设备,2005,6(10):19-23.
被引量:5
9
陈桂红,刘红涛,叶计朋,赵锐,程正.
ZT廊道交替池工艺在城市污水处理中的应用[J]
.环境工程,2006,24(1):87-88.
被引量:1
10
杜华,冯志刚,蒋林时,张洪林,李长波.
油冲击对炼油废水生物活性污泥性能的影响[J]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2006,26(2):23-26.
被引量:6
1
“SBR工艺城市污水处理厂节能降耗关键技术”研究进展[J]
.给水排水动态,2009(2):13-14.
被引量:2
2
王增长,任剑锋,牛志卿.
间歇式污水处理系统在小城镇及乡镇企业的应用[J]
.科技情报开发与经济,2003,13(3):174-175.
被引量:1
3
汤利华,凌琪.
悬浮填料反应器不同运行方式的硝化效果比较[J]
.工业用水与废水,2006,37(3):38-40.
4
徐婷,张波,毕学军,叶柏祥.
低温条件下曝气生物滤池脱氮试验研究[J]
.西南给排水,2005,27(3):11-14.
被引量:5
5
黄莹莹.
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常用技术的应用探讨[J]
.中国科技博览,2015,0(7):279-279.
6
高用贵,任艳双,张学会.
中小城镇污水处理新工艺——生物吸附/人工湿地[J]
.中国给水排水,2009,25(8):58-59.
被引量:1
7
崔志峰,王凯军,吾理之.
AICS工艺在不同循环系统条件下污泥分布试验研究[J]
.给水排水,2006,32(7):10-14.
被引量:4
8
龙萍.
中小城镇污水处理工艺流程的探讨[J]
.企业技术开发(下半月),2011,30(7):61-62.
被引量:5
9
崔志峰,王凯军,贾立敏,宋英豪.
交替式内循环活性污泥工艺的应用[J]
.中国给水排水,2004,20(9):56-58.
被引量:11
10
杨敏,孙永利,郑兴灿,范波,穆莹,许光明,陈俊,吕贞.
基于精细化管理的污水处理厂优化运行控制策略[J]
.中国给水排水,2013,29(23):1-4.
被引量:8
给水排水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