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苏秉琦与中国考古学学科理论建设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苏秉琦先生一生为创建中国考古学学科理论和有中国特色的考古学派而不懈努力,并在运用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考古学结合、考古学与现实结合上取得瞩目成就。晚年在思考科学未来时提出"动态考古学"及古与今、中国与世界接轨等新课题。
作者
郭大顺
机构地区
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出处
《中国历史文物》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8-15,共8页
Journal of National Museum of Chinese History
关键词
考古学理论
中国考古学派
动态考古学
分类号
K825.81 [历史地理—历史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2
共引文献
30
同被引文献
42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9
参考文献
2
1
苏秉琦.关于学科建设的思考[J]辽海文物学刊,1997(02).
2
苏秉琦.
燕山南北地区考古——1983年7月在辽宁朝阳召开的燕山南北、长城地带考古座谈会上的讲话(摘要)[J]
.文物,1983(12):50-54.
被引量:31
共引文献
30
1
王家宝,毛金凤.
辽西文明与考古旅游[J]
.旅游与摄影,2021(15):62-65.
2
郭京宁.
考古所见的北京历史文化特点[J]
.北京文博文丛,2019(3):78-90.
被引量:1
3
冯时.
朝阳市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时空分布及影响因素[J]
.人文之友,2019,0(11):62-62.
4
刘国祥.
西辽河流域新石器时代至早期青铜时代考古学文化概论[J]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8,29(S1):63-77.
被引量:6
5
刘国祥.
红山文化与西辽河流域文明起源的模式与特征[J]
.内蒙古文物考古,2010(1):43-51.
被引量:6
6
干志耿,李殿福,陈连开.
商先起源于幽燕说[J]
.历史研究,1985(5):21-34.
被引量:33
7
郭大顺.
东北文化与红山文明[J]
.东北史地,2008,0(5):50-56.
8
靳桂云.
燕山南北长城地带中全新世气候环境的演化及影响[J]
.考古学报,2004(4):485-505.
被引量:18
9
郭大顺.
世纪之交的辽宁考古[J]
.考古,2001(8):3-14.
10
安成邦,王琳,吉笃学,陈发虎,王鹏.
甘青文化区新石器文化的时空变化和可能的环境动力[J]
.第四纪研究,2006,26(6):923-927.
被引量:49
同被引文献
42
1
张忠培,杨晶.
客省庄文化单把鬲的研究——兼谈客省庄文化流向[J]
.北方文物,2002(3):1-15.
被引量:17
2
陈淳.
考古学的范例变更与概念重构[J]
.南方文物,2011(2):78-84.
被引量:10
3
陈星灿.
考古学对于认识中国早期历史的贡献——中外考古学家的互动及中国文明起源范式的演变[J]
.南方文物,2011(2):85-88.
被引量:7
4
张敏.
简论考古学的“区系类型”与“文化系统”[J]
.南方文物,2012(2):43-52.
被引量:6
5
施劲松.
论带虎食人母题的商周青铜器[J]
.考古,1998(3):56-63.
被引量:20
6
樋口隆康.
夏鼐先生与中国考古学[J]
.社会科学战线,1985(1):199-202.
被引量:2
7
夏鼐.
五四运动和中国近代考古学的兴起[J]
.考古,1979(3):193-196.
被引量:27
8
夏鼐.
三十年来的中国考古学[J]
.考古,1979(5):385-392.
被引量:41
9
夏鼐.
我所知道的史学家吴晗同志[J]
.社会科学战线,1980(2):24-29.
被引量:3
10
夏鼐.
碳-14测定年代和中国史前考古学[J]
.考古,1977(4):217-232.
被引量:162
引证文献
2
1
汤惠生.
夏鼐、苏秉琦考古学不同取向辨析[J]
.中国社会科学,2017(6):165-186.
被引量:16
2
葛威.
考古学研究的跨学科范式与新文科建设[J]
.新文科教育研究,2021(3):41-60.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19
1
孙波.
山东龙山文化的聚落与社会[J]
.海岱考古,2019(1):386-416.
被引量:1
2
李怀印.
追迹华夏之初——古史书写中的想象与真实[J]
.开放时代,2021(5):70-88.
被引量:2
3
曹兵武.
从苏秉琦看考古学的中国化之路——兼谈从疑古西化到中国早期文化区系类型学与多元一体说[J]
.南方文物,2018(3):1-5.
4
陈国梁.
期与型:考古学概念的纠结——以南关外遗存的探讨为例[J]
.中原文物,2018(3):52-62.
5
易建平.
理论研究与实证探讨的基本区别——以古史探索为例[J]
.中国社会科学评价,2019(4):45-53.
6
刘春强.
承续永嘉精神:夏鼐早年治学的心路历程及其学术风格[J]
.史学月刊,2020(2):99-106.
被引量:2
7
王兴.
中国现代考古学发展史之缩影 ——增订重编本《夏鼐文集》的学术史价值[J]
.史学理论与史学史学刊,2019(2):219-232.
8
王峰,周智生.
冲破封闭与隔离:中缅印交角地区交流史研究的三个维度[J]
.青藏高原论坛,2020,8(1):83-91.
9
王万平.
白马藏区文化交融的特征、路径及动力--以民间信仰为视点[J]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20,41(8):37-45.
被引量:4
10
曹兵武.
探索考古学的中国化之路——以苏秉琦先生为中心的反思与前瞻[J]
.华夏考古,2020(5):111-124.
被引量:3
1
李伯谦.
中国考古学思想发展史上的一场革命——重读苏秉琦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理论札记(提纲)[J]
.南方文物,2010(3):1-3.
被引量:19
2
肯特.V.弗兰纳里,贾汉清.
金手铲[1]:八十年代考古学的寓言[J]
.江汉考古,1999(3):88-94.
3
苏秉琦:中国考古学的荣耀[J]
.中学历史教学参考,1994,0(6):29-29.
4
张红顺,张惠鲜.
从工具性、思想性统一到工具性、人文性并重——于漪语文学科性质观述评[J]
.南宁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19(3):59-60.
被引量:2
5
北大学人[J]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48(5).
6
严文明.
永远的导师——苏秉琦与北京大学考古专业[J]
.中国历史文物,2010(1):4-7.
被引量:3
7
唐振常.
编辑和作者 从两本书想到的[J]
.书城,1998,0(1):5-5.
8
朱先树.
屈文焜和他的诗——《屈文焜诗选》序[J]
.朔方,2010(7):102-103.
9
郭大顺主要研究领域与学术成就[J]
.文化学刊,2016(5):24-28.
10
朱立元,谢天振.
关于文艺学与比较诗学的对话[J]
.中国比较文学,2003(4):1-16.
被引量:1
中国历史文物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