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作为常人的"梅畹华"与作为审美符号的"梅兰芳"应当加以划界,而作为审美符号的"梅兰芳"的双重属性也应加以区分。偶然聚合在一起的松散的文人票友族群以他们对艺术家的喜爱和成人之美的愉悦,心甘情愿地以隐身匿名的方式将他们的智慧转移成艺术家丰富的审美表现性,也由此错位地转移塑造了本不属于艺术家个人的虚拟的文人形象。"梅兰芳"不是一个单数的某个人的专有名称,也不是复数的某一个共同体的共有称谓,而是一个审美"场域"的"域名",他是与作为肉身的"梅畹华"既有联系、也相区分的。冠以"梅兰芳"的"文章"、"文集"、"文献"不能仅仅理解为只属于"梅畹华"个人的书写,而应理解为在"梅兰芳"这个审美"场域"中的集体创造。
出处
《文艺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6-92,共7页
Literature & Art Studies
基金
"十一五"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梅兰芳表演美学体系研究"(批准号:07BZX064)阶段性成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