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江淮分水岭地区干旱特点及发展节水农业的对策
被引量:
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介绍了江淮分水岭地区的自然气候和水资源特点,并分析了干旱的季节规律、原因及其对农业的影响,由此提出了包括种植业的节水模式调整、适合本地区的工程节水、农艺节水措施、污水治理利用以及本地区水资源的管理等适合江淮分水岭地区的农业节水技术措施。
作者
施六林
王艳
王川
机构地区
安徽省农科院农业工程所
出处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6期18186-18187,18203,共3页
Journal of Anhui Agricultural Sciences
基金
安徽省世行加灌三期及DFID项目农艺节水研究
关键词
江淮分水岭
干旱
节水措施
分类号
S161 [农业科学—农业气象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8
参考文献
14
共引文献
104
同被引文献
51
引证文献
7
二级引证文献
29
参考文献
14
1
杨书运,马成泽,袁东海.
江淮分水岭地区干旱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2003,24(4):29-32.
被引量:13
2
蒋跃林,盛绍学,张爱民,杨太明.
江淮分水岭地区降水与干旱对农业生产的影响及其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1999,27(5):418-420.
被引量:17
3
张祎,季昌好,林国庆,许忠农,汪建来,赵小庆,胡玉.
江淮分水岭地区种植业结构调整实践与思考[J]
.安徽农业科学,2001,29(4):558-560.
被引量:5
4
郁家成,石磊,王胜.
江淮分水岭易旱地区农村产业结构适应性调整方略[J]
.安徽农学通报,2003,9(6):5-6.
被引量:1
5
王劲草.
江淮分水岭丘陵地区缺水问题解决思路之我见[J]
.安徽农业科学,2004,32(1):1-2.
被引量:4
6
张巾.
风沙半干旱地区梨树栽植技术要点[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6(3):125-125.
被引量:5
7
于井瑞,张继林,李瑞英,刘晓明,刘玉辉,曲永全.
沙化干旱地区苜蓿引种试验[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6(5):47-48.
被引量:11
8
杨彩凤,马进军,许涛,马进龙,常金贵.
半干旱黄土丘陵区沙棘栽培技术初探[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8,36(5):126-126.
被引量:7
9
赵金凤,张卫明,彭雪梅,唐泽紫,顾龚平,陆长梅.
Genetic Diversity in Wild Populations of Poacynum hendersonii from Inland Arid Regions of Northwest China[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8,9(4):39-43.
被引量:21
10
张磊,王连喜,李福生,车晶晶,杜宏娟.
Effects of Enhanced Ultraviolet Radiation-B on Maize in Arid Regions of Middle-high Elevation[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09,10(1):11-14.
被引量:13
二级参考文献
68
1
石磊,邢艳龙,于泳,李耀辉,赵辉.
沙棘棚内扦插育苗技术[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7,35(3):112-112.
被引量:5
2
陈丽萍.
提高沙棘扦插育苗成活率的技术措施[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1,29(S1):72-73.
被引量:9
3
王立志.
紫花苜蓿的栽培及综合利用[J]
.山西农业科学,2004,32(4):83-85.
被引量:10
4
梁婵娟,陶文沂,周青.
UV-B辐射增强的环境植物学效应研究[J]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2004,12(4):40-42.
被引量:13
5
高凤文,罗盛国,姜佰文.
保水剂对土壤蒸发及玉米幼苗抗旱性的影响[J]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05,36(1):11-14.
被引量:34
6
张文忠,闻秀清,赵秀珍.
苜蓿盲蝽的生活习性及防治[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3,31(B12):82-82.
被引量:2
7
汤华,严建兵,黄益勤,郑用琏,李建生.
玉米5个农艺性状的QTL定位[J]
.Acta Genetica Sinica,2005,32(2):203-209.
被引量:78
8
兰保祥,李立会,王辉.
蒙古冰草居群遗传多样性研究[J]
.中国农业科学,2005,38(3):468-473.
被引量:32
9
刘萍,吴长发.
俄罗斯大果沙棘培育技术[J]
.内蒙古农业科技,2005(2):46-47.
被引量:7
10
刘世亮,寇太记,介晓磊,李有田,谭金芳.
保水剂对玉米生长和土壤养分转化供应的影响研究[J]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2005,39(2):146-150.
被引量:49
共引文献
104
1
杨永龙,钱莉,刘明春,刘惠兰.
Effects of Different Irrigation Amounts on Wheat Growth in Arid Oasis Area[J]
.Agricultural Science & Technology,2010,11(2):102-105.
被引量:2
2
杨文斌,王在高.
江淮分水岭生态脆弱性特征及对策研究[J]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28(3):340-343.
被引量:4
3
茆长荣,尚广萍.
江淮分水岭地区生态环境问题成因与控制对策[J]
.水土保持通报,2006,26(2):12-16.
被引量:7
4
崔步礼,常学礼,陈雅琳,宋彦华,杜宾成.
山东半岛丘陵区典型流域降水对农业的影响分析[J]
.农业现代化研究,2006,27(3):230-233.
被引量:3
5
韩冀,徐文修.
关于阿克苏地区种植业发展的对策[J]
.中国科技信息,2007(9):61-62.
6
袁媛,王心源,雷能忠,邵尉,王官勇.
基于GIS的江淮分水岭地区旱涝灾害时空分析[J]
.水文,2007,27(6):36-38.
被引量:19
7
孔凡忠,刘继敏,张翠英,王玮,吴雷柱.
鲁西南地区土壤墒情变化规律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2008,29(2):162-165.
被引量:14
8
杨梅,林思祖,曹光球,叶绍明.
不同生境杉木马尾松半天然混交林物种多样性分析[J]
.安徽农业科学,2008,36(33):14521-14523.
被引量:6
9
杨家华,纪亚君.
我国牧草种质资源遗传多样性研究进展[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2):554-556.
被引量:6
10
刘玉良,米福贵,特木尔布和,王普昶,马小廷,撒多文.
蓟马对紫花苜蓿危害的空间分布特征[J]
.华北农学报,2009,24(2):218-222.
被引量:10
同被引文献
51
1
曹国璠.
半干旱区旱年减灾增产措施[J]
.水土保持学报,2002,16(6):129-131.
被引量:4
2
王道波,周晓果,张广录,李会龙,张正斌.
华北地区农业用水危机及其出路[J]
.节水灌溉,2004(4):29-31.
被引量:9
3
李连香,许迪,程先军,李晓琴,余和俊.
基于分层构权主成分分析的皖北地下水水质评价研究[J]
.资源科学,2015,37(1):61-67.
被引量:45
4
翁存雅.
江淮分水岭丘陵地区发展节水农业的措施[J]
.安徽农业,2004(10):52-52.
被引量:1
5
郝安宁.
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地区水资源问题及对策[J]
.安徽地质,2001,11(1):60-63.
被引量:6
6
黄义德,武立权,黄雅丽.
安徽省江淮丘陵地区单季中稻旱灾原因浅析及对策[J]
.安徽农业科学,2005,33(12):2223-2224.
被引量:16
7
张建春.
安徽江淮丘陵区水土流失危害及其防治对策[J]
.中国水土保持,2006(4):35-36.
被引量:7
8
姚玉璧,张存杰,邓振镛,董安祥,张秀云,魏锋,杨金虎.
气象、农业干旱指标综述[J]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2007,25(1):185-189.
被引量:171
9
王劲松,郭江勇,周跃武,杨兰芳.
干旱指标研究的进展与展望[J]
.干旱区地理,2007,30(1):60-65.
被引量:219
10
赫晓辉.
宁夏中部干旱带发挥农业多种功能浅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07(14):236-236.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7
1
王金莲.
宁夏盐池县城西滩灌区节水高效农业效益分析[J]
.农技服务,2011,28(7):1038-1038.
2
王庆,蒋尚明,金菊良,许浒.
塘坝工程在江淮丘陵区旱灾防治中的作用[J]
.上海国土资源,2012,33(1):71-74.
被引量:12
3
石晓丽.
阜新地区干旱气候种植业结构调整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6(3):282-282.
4
于凤存,蒋尚明,金菊良,曹秀清,许浒.
江淮丘陵区干旱成因与减灾措施分析[J]
.人民长江,2016,47(7):1-5.
被引量:12
5
赵宗权,周亮广.
江淮分水岭地区旱灾风险评估[J]
.水土保持研究,2017,24(1):370-375.
被引量:5
6
陆保国,胡芹远,陈俊阳.
基于节水农业技术应用视角的江淮丘陵地区种植业高质量发展[J]
.安徽农学通报,2024,30(16):141-144.
7
李宝,胡阳,汪光胜,刘玉婵,李鹏.
江淮分水岭区农作物干旱时空变化特征[J]
.水土保持研究,2017,24(6):227-232.
被引量:2
二级引证文献
29
1
金菊良,原晨阳,蒋尚明,许浒.
基于水量供需平衡分析的江淮丘陵区塘坝灌区抗旱能力评价[J]
.水利学报,2013,44(5):534-541.
被引量:29
2
李金鑫,蒋尚明,杜云,费振宇,金菊良.
安徽省旱灾区划与农业经济损益分析[J]
.上海国土资源,2013,34(2):80-83.
被引量:4
3
崔许锋.
中低山区耕地数量安全:现状、问题与保护[J]
.上海国土资源,2014,35(1):32-36.
被引量:5
4
贾程程,张礼兵,熊珊珊,张展羽,金菊良.
基于系统动力学方法的灌区库塘水资源系统模拟模型研究[J]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2016(5):72-76.
被引量:3
5
吴其国,严其高,胡叶青,薛红梅,查元,朱金燕,毛小明.
安徽枞阳县田埂药用植物资源调查[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8(4):74-76.
6
时洪洋,田真真,万红娇.
高校青年教师自我培养机制与发展策略探讨[J]
.江西中医药大学学报,2016,28(4):87-91.
7
谢谦,刘涓,魏朝富.
丘陵地区山坪塘特征及发展对策[J]
.农业工程,2016,6(5):76-79.
被引量:2
8
代涛,何子杰,朱思蓉.
厄瓜多尔干旱情况初探及对策分析[J]
.人民长江,2017,48(22):41-43.
被引量:1
9
杨飞,易文利,董奇,薛燕芝.
榆林市黄河水系主要河流水质现状评价与分析[J]
.宝鸡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8(1):71-76.
被引量:3
10
王孟和,何桂芳,徐建辉,汪光胜,吴见.
基于GIS的安徽省江淮分水岭区域气象干旱研究[J]
.水土保持研究,2018,25(4):162-167.
被引量:6
1
赵伟.
黑龙江省近年审定推广的玉米品种主要特点及发展建议[J]
.天津农业科学,2012,18(5):116-119.
被引量:2
2
程光华,侯德明.
张掖市旱作农业区域特点及发展建议[J]
.甘肃农业,2008(12):54-55.
3
王忙生.
商洛市发展有机农业的有效途径分析[J]
.陕西农业科学,2006,52(1):72-73.
4
汪华源.
有机肥料的特点及发展方向[J]
.山东农业(农村经济),2003(7):44-45.
5
高祥照.
“小地龙”喷灌技术特点及发展建议[J]
.中国农技推广,2011,27(4):41-42.
被引量:2
6
何堤,王一茂,李哲,王宗伟.
黑龙江省旱作农业的特点及发展途径[J]
.农机化研究,1998,20(2):15-17.
被引量:8
7
王允青.
江淮丘陵地区玉米农艺节水技术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10,26(24):201-203.
被引量:2
8
李全起,陈雨海,房全孝.
夏玉米种植中水分问题的研究进展[J]
.玉米科学,2004,12(1):72-75.
被引量:27
9
路美芳.
大旱之后话节水[J]
.农村实用科技,2006(12):34-34.
10
李红举,皇甫伟.
河南省水资源特点与节水灌溉的发展[J]
.节水灌溉,2000(5):36-38.
被引量:13
安徽农业科学
2009年 第36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