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高寒高海拔地区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为保证岩质高边坡的安全,在分析边坡岩体的地质结构基础上,按照多相结合、相互校验、分期实施的原则布置深部位移监测点(孔),测力锚杆和地表位移监测点,及时分析、反馈信息,研究边坡变形特征和影响因素。通过对监测资料的综合分析,提出了高寒高海拔地区岩质高边坡变形的季节性特征和评价指标,预测其发展趋势,通过模糊综合批判研究其长期稳定性,以确保公路运营安全。
作者
王希宝
李天斌
杜毅
机构地区
四川省交通厅交通勘察设计研究院
成都理工大学环境与土木工程学院
四川省交通厅公路规划勘察设计院
出处
《华东公路》
2010年第1期25-29,共5页
East China Highway
关键词
鹧鸪山
稳定性评价
模糊综合评判
分类号
TU457 [建筑科学—岩土工程]
P642.22 [天文地球—工程地质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25
参考文献
4
共引文献
339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7
参考文献
4
1
夏元友,李梅.
边坡稳定性评价方法研究及发展趋势[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2,21(7):1087-1091.
被引量:269
2
靳晓光,李晓红,王兰生,王小群.
滑坡深部位移曲线特征及稳定性判识[J]
.山地学报,2000,18(5):440-444.
被引量:46
3
李天斌.
岩质工程高边坡稳定性及其控制的系统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3,22(2):341-341.
被引量:10
4
宋修广,张思峰,李英勇.
路堑高边坡动态监测与分析[J]
.岩土力学,2005,26(7):1153-1156.
被引量:21
二级参考文献
25
1
李迪.
岩石边(滑)坡安全监测实践[J]
.大坝观测与土工测试,1995,19(6):3-12.
被引量:14
2
夏元友,朱瑞赓,李新平.
基于神经网络的岩质边坡稳定性评估系统研究[J]
.自然灾害学报,1996,5(1):98-104.
被引量:41
3
夏元友,李新平,朱瑞赓.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边坡稳定性工程地质评价方法[J]
.岩土力学,1996,17(3):27-33.
被引量:52
4
张德政,孙连英,高谦.
用神经网络评价边坡稳定性[J]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1997,24(1):11-13.
被引量:24
5
夏元友,朱瑞赓.
边坡稳定性分析专家系统研制[J]
.灾害学,1997,12(4):10-14.
被引量:28
6
李彰明.
模糊分析在边坡稳定性评价中的应用[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1997,16(5):490-495.
被引量:127
7
肖专文,张奇志,梁力,林韵梅.
遗传进化算法在边坡稳定性分析中的应用[J]
.岩土工程学报,1998,20(1):44-46.
被引量:129
8
夏元友,李新平,程康.
用人工神经网络估算岩质边坡的安全系数[J]
.工程地质学报,1998,6(2):155-159.
被引量:26
9
夏元友,朱瑞赓.
斜坡稳定性评估神经网络专家系统N^2ES^3E[J]
.灾害学,1998,13(4):7-11.
被引量:4
10
夏元友,朱瑞赓.
岩质边坡稳定性多人多层次模糊综合评价系统研究[J]
.工程地质学报,1999,7(1):46-53.
被引量:50
共引文献
339
1
谭婷婷,何国愉.
河谷区高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治理措施[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23,23(9):123-125.
被引量:1
2
邱媛媛,应豪,王伟,宋来福,钱鑫.
基于非线性强度准则土石坝坝坡动力稳定可靠性研究[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21,21(11):94-96.
被引量:2
3
赵飞跃,许汉华,朱涛,田涛,姜瑜俊,郑庭,万迪军.
昆明某工程边坡稳定性分析及防治措施[J]
.中国水运(下半月),2021,21(1):130-131.
被引量:1
4
陆鹏,王占宝,余枚姣,张仁永,吴燕清.
改进型Harris角点算法的边坡滑动智能监控[J]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2024,34(S01):165-171.
5
杨肖锋,鲁祖德,陈从新,孙朝燚,刘轩廷.
板裂结构顺层岩质边坡滑移-弯曲破坏机制的力学模型研究[J]
.岩土力学,2022,43(S01):258-266.
被引量:8
6
刘章军,陈飞,周宜红.
岩质路堑深边坡稳定性评价的模糊概率方法[J]
.岩土力学,2008(S01):368-372.
被引量:4
7
陈浩,吴红刚.
“r”型测斜曲线滑坡滑动面位置确定方法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23,42(S01):3567-3577.
被引量:1
8
王东,邢晓宇,任冉.
塔尔Ⅱ区露天煤矿横采东帮边坡稳定性研究[J]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2,41(4):289-294.
被引量:4
9
马志超.
边坡理论及防治措施综述[J]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23(35):33-35.
被引量:1
10
徐伟.
道路边坡的防护加固技术综述[J]
.山西建筑,2007(6):302-303.
被引量:11
同被引文献
15
1
徐光苗,刘泉声.
岩石冻融破坏机理分析及冻融力学试验研究[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17):3076-3082.
被引量:179
2
曾亚武,田伟明.
边坡稳定性分析的有限元法与极限平衡法的结合[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A02):5355-5359.
被引量:163
3
唐礼忠,杨承祥,潘长良.
大规模深井开采微震监测系统站网布置优化[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6,25(10):2036-2042.
被引量:112
4
李庶林.
试论微震监测技术在地下工程中的应用[J]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9,5(1):122-128.
被引量:92
5
杨天鸿,张锋春,于庆磊,蔡美峰,李海洲.
露天矿高陡边坡稳定性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J]
.岩土力学,2011,32(5):1437-1451.
被引量:322
6
潘绍世.
水利水电施工工程中边坡开挖支护技术分析[J]
.科学与财富,2013(10):247-247.
被引量:3
7
杨朝竹,陆阳,何云勇.
高寒地区某高陡岩质边坡施工过程稳定性分析[J]
.中外公路,2013,33(6):24-29.
被引量:3
8
陈国庆,黄润秋,石豫川,许强.
基于动态和整体强度折减法的边坡稳定性分析[J]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14,33(2):243-256.
被引量:233
9
巩荣耀.
高海拔地区隧道岩爆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探讨[J]
.山西科技,2014,29(2):83-85.
被引量:2
10
吴安杰,邓建华,顾乡,洪彧.
冻融循环作用下泥质白云岩力学特性及损伤演化规律研究[J]
.岩土力学,2014,35(11):3065-3072.
被引量:25
引证文献
4
1
段进超,李华华.
基于岩体冻融损伤特性的高海拔高寒地区露天矿边坡岩体力学参数修正方法[J]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18,70(1):59-63.
被引量:6
2
段进超,李华华.
某高海拔高寒地区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J]
.现代矿业,2018,34(7):183-186.
被引量:1
3
袁本胜,赵海洋,王平,张晓朴,蔡永顺.
微震监测在高寒高海拔金属矿山的应用与实践[J]
.中国矿业,2020,29(S01):196-200.
被引量:1
4
黄厚农,王铭启.
高海拔地区节理裂隙发育高边坡施工技术[J]
.中国科技投资,2020(27):160-161.
二级引证文献
7
1
段进超,李华华.
某高海拔高寒地区露天矿边坡稳定性分析[J]
.现代矿业,2018,34(7):183-186.
被引量:1
2
张华.
探究露天矿边坡稳定性的影响因素及防治措施[J]
.中国金属通报,2019(6):296-296.
被引量:1
3
邵尼华,潘懿,阮琰文.
高寒地区露天边坡稳定性分析及边坡治理技术研究[J]
.矿业研究与开发,2019,39(11):1-5.
被引量:19
4
张凯,高毓山,刘奎明,陈成诚,陶志刚,苏春阳.
高海拔地区金属矿排土场稳定性分析及关键参数优化[J]
.金属矿山,2020,49(3):71-78.
被引量:12
5
丁姣月,程伟峰,于英霞,梁斌.
高原冻土地区公路边坡冻融稳定性及施工技术[J]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51(3):329-338.
被引量:5
6
万串串,郭鸿德,刘立顺.
高寒高海拔地下矿山绿色开采技术研究进展[J]
.有色金属(矿山部分),2023,75(3):117-123.
被引量:3
7
杨晓光,王骞.
冻融循环作用下结构面剪切力学性质劣化规律研究[J]
.价值工程,2024,43(16):130-132.
1
龚鸽.
高寒高海拔地区混凝土抗冻性试验论述[J]
.四川水泥,2015(11).
2
叶超,黄晓航.
深基坑工程稳定性分析与评价[J]
.中国西部科技,2010,9(31):35-35.
被引量:1
3
何国峰,王禹,胡龙虎.
基于节理岩体的岩质高边坡稳定性分析与评价[J]
.山西建筑,2014,40(19):55-56.
4
储飞,王运生,柯丹丹,乔国文.
乌尉高速天山段岩质边坡崩塌灾害机制分析[J]
.甘肃水利水电技术,2013,49(8):11-15.
5
穆海峰.
浅谈结构物的回填[J]
.中国西部科技,2008,7(23):14-15.
6
杨振兴,冯永,黄颜杰.
某滑坡稳定性分析评价[J]
.科教导刊,2011(6):63-64.
7
孙维兵.
某滑坡成因机制及稳定性分析与评价[J]
.西部探矿工程,2010,22(5):6-7.
8
史光明,苗朝,徐久燕.
色尔滑坡的稳定性分析与评价[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12(4):103-106.
9
刘成奎,冯坚.
高寒高海拔地区新型生土建筑技术的探索与实践[J]
.陕西建筑,2016,0(10):86-93.
10
刘乾坤,高原之魂,袁培德.
川西北秘径[J]
.汽车自驾游,2013(6):64-75.
华东公路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