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低碳社会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被引量:
41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低碳社会是在全球气候变化和能源危机下产生的新型的发展方式,是人与自然协调发展的基本要求和必然趋势。为促进低碳社会建设,本文从发展低碳社会的内涵和特点出发,按照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依据一定的方法和依据,建立了三层次多指标的低碳社会评价指标体系,利用Delphi法确定各层次相关指标的权重,综合评价低碳社会的发展水平,并指出存在的问题和障碍。
作者
任福兵
吴青芳
郭强
机构地区
华东理工大学科技信息研究所
华东理工大学人文科学研究院
华东理工大学商学院
出处
《江淮论坛》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22-127,共6页
Jiang-huai Tribune
关键词
低碳经济
评价指标
构建
分类号
C915 [经济管理]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3
参考文献
20
共引文献
2072
同被引文献
320
引证文献
41
二级引证文献
274
参考文献
20
1
何建坤.
发展低碳经济,关键在于低碳技术创新[J]
.绿叶,2009(1):46-50.
被引量:102
2
吴晓江.
转向低碳经济的生活方式[J]
.社会观察,2008(6):19-22.
被引量:26
3
李俊峰,马玲娟.
低碳经济是规制世界发展格局的新规则[J]
.世界环境,2008(2):17-20.
被引量:110
4
尼克.巴特勒.
中国如何向低碳经济过渡?[J]
.中国企业家,2008(20):44-45.
被引量:3
5
周宏春.
中国低碳经济的发展重心[J]
.绿叶,2009(1):65-68.
被引量:15
6
牛文元:低碳经济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重要突破口[J]
.中国科技奖励,2009,17(3):19-19.
被引量:23
7
付允,马永欢,刘怡君,牛文元.
低碳经济的发展模式研究[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08,18(3):14-19.
被引量:883
8
任力.
低碳经济与中国经济可持续发展[J]
.社会科学家,2009,24(2):47-50.
被引量:315
9
成万牍.
我国发展“碳金融”正当其时[J]
.经济,2008(6):16-19.
被引量:28
10
张一鹏.
低碳经济与低碳生活[J]
.中外能源,2009,14(4):12-15.
被引量:108
二级参考文献
63
1
王涛,陈立滇.
来自石油输出国组织与世界石油大会联合研讨会的信息——CO2捕集与储存技术[J]
.世界石油工业,2004,11(6):38-42.
被引量:7
2
卿树涛,彭捷.
中国是发达国家的"污染避难所"?[J]
.北方经济(内蒙),2005(5):30-32.
被引量:2
3
庄贵阳.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3):8-12.
被引量:580
4
徐薇.
我国能源消费变动趋势及对策研究[J]
.煤炭经济研究,2006(1):40-42.
被引量:7
5
陈迎,潘家华,庄贵阳.
斯特恩报告及其对后京都谈判的可能影响[J]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2007,3(2):114-119.
被引量:29
6
胡鞍钢.中国如何应对全球气候变暖的挑战,低碳经济论[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8,59.
7
UK Energy Paper, Our Energy Future- Creating a Low Carbon Economy, Feb, 2003[EB/OL] .http: // www. berr. gov. uk/files/filel0719, pdf. 2008 -7 -20
8
IEA, 2007a. World Energy Outlook 2007: China and India Insights[EB/OL]. http://www, iea. org/textbase/npsum/WEO2007SUM, pclf. 2008 - 8 - 21.
9
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DB/OL].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网站.
10
UNRUH, G. Understanding carbon lock-in[J]. Energy Policy, 2000, (28):817-830.
共引文献
2072
1
刘珉,胡鞍钢.
中国打造世界最大林业碳汇市场(2020-2060年)[J]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2,43(4):89-103.
被引量:38
2
陈弘,谢子涵,王馨瑶.
碳交易政策的实施对企业研发的影响——基于多时点双重差分模型的实证研究[J]
.社会科学家,2022(9):75-82.
被引量:5
3
唐志鹏,刘卫东,宋涛.
中国省域碳生产率影响因素数据集[J]
.全球变化数据学报(中英文),2018(2):156-162.
4
韩汉君,张逸辰.
货币政策规则对碳减排进程的影响——基于DSGE的政策模拟研究[J]
.金融发展,2023(1):15-29.
5
陈诗一.
低碳经济[J]
.经济研究,2022,57(6):12-18.
被引量:29
6
郭卫军,黄繁华.
高技术产业集聚对经济增长质量的影响——基于中国省级面板数据的实证研究[J]
.经济问题探索,2021(3):150-164.
被引量:23
7
马永红.
基于低碳经济的石油工业发展对策[J]
.财经界,2020(26):28-29.
被引量:1
8
门广华.
中国低碳经济推进情况与政策分析[J]
.现代经济信息,2023(12):29-31.
9
杨吉超.
福建省市低碳经济发展水平评价[J]
.广西质量监督导报,2021(1):92-93.
被引量:1
10
宋海云,赵天,张晓萱,马莉.
新型城镇化绿色低碳发展的理论基础及启示[J]
.中国经贸导刊,2018,0(35):94-97.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320
1
刘海燕,赵宗贵,刘熹,巴宏欣.
一种应用于数据融合的不确定性推理方法[J]
.军事运筹与系统工程,2005,19(4):3-7.
被引量:5
2
杨昕,王明星,黄耀.
The Climatic-induced Net Carbon Sink by Terrestrial Biosphere over 1901-1995[J]
.Advances in Atmospheric Sciences,2001,18(6):1192-1206.
被引量:5
3
张兰霞,周蓉姿,王俊.
基于BP网络de企业营销风险预警模型[J]
.管理评论,2004,16(7):21-28.
被引量:8
4
吕跃进,张维,曾雪兰.
指数标度与1-9标度互不相容及其比较研究[J]
.工程数学学报,2003,20(8):77-81.
被引量:56
5
李永,胡向红,乔箭.
改进的模糊层次分析法[J]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5,35(1):11-12.
被引量:181
6
张德英,张丽霞.
碳源排碳量估算办法研究进展[J]
.内蒙古林业科技,2005,31(1):20-23.
被引量:60
7
庄贵阳.
中国经济低碳发展的途径与潜力分析[J]
.国际技术经济研究,2005,8(3):8-12.
被引量:580
8
李晓西,潘建成.
中国绿色发展指数的编制——《2010中国绿色发展指数年度报告——省际比较》内容简述[J]
.经济研究参考,2011(2):36-64.
被引量:71
9
梁昌勇,陈增明,丁勇.
基于DS/AHP的供应商选择方法[J]
.运筹与管理,2005,14(6):33-38.
被引量:11
10
张文霖.
主成分分析在SPSS中的操作应用[J]
.市场研究,2005(12):31-34.
被引量:313
引证文献
41
1
刘细良,秦婷婷.
低碳经济视角下的长株潭城市群交通系统优化研究[J]
.经济地理,2010,30(7):1124-1128.
被引量:17
2
谢传胜,徐欣,侯文甜,许凤茹.
城市低碳经济综合评价及发展路径分析[J]
.技术经济,2010,29(8):29-32.
被引量:34
3
张晶,王丽萍.
基于工业能源利用效率的低碳经济实证研究[J]
.科技进步与对策,2010,27(22):168-171.
被引量:9
4
姚晓艳,李媛,文琦.
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4):389-392.
被引量:8
5
唐笑飞,鲁春霞,安凯.
中国省域尺度低碳经济发展综合水平评价[J]
.资源科学,2011,33(4):612-619.
被引量:55
6
陈赟,陈志斌.
低碳经济离我们有多远:管理的视角[J]
.城市发展研究,2011,18(3):44-47.
7
卜华白,高阳.
我国铅锌企业低碳生产水平的“DS-BP”评价模型及其实证检验[J]
.管理评论,2011,23(4):3-10.
被引量:5
8
陈赟.
基于管理视角对发展我国低碳经济的思考[J]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64(3):63-68.
被引量:4
9
黄静.
海南低碳经济发展状况评析[J]
.海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1,12(2):54-58.
被引量:2
10
王爱兰.
低碳城市建设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研究[J]
.城市,2011(6):66-69.
被引量:8
二级引证文献
274
1
宋婧,王芳,苗红,焦健.
海外园区低碳发展指标体系:赋能中国海外园区高质量发展[J]
.开发性金融研究,2022(4):48-59.
被引量:3
2
齐岳,谢晨瑶,黄佳宁.
中国地区碳金融发展水平测度及影响因素研究[J]
.中国软科学,2023(S01):141-154.
被引量:2
3
王清源.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太湖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J]
.区域治理,2018,0(1):85-86.
4
何会荣.
践行绿色发展理念持续推进太湖水环境治理工程建设[J]
.区域治理,2017,0(12):38-40.
5
张云鹏,赵小风,孙燕.
皖江城市带低碳经济评价研究[J]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7(12):115-119.
被引量:2
6
卢松浩,朱启贵.
中国低碳经济评价体系研究述评[J]
.现代管理科学,2013,1(12):12-14.
被引量:1
7
伍肆,周宁,王松林.
基于模糊评价集的工业园区低碳评价体系构建[J]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S2):276-279.
被引量:8
8
宋叙言,沈江.
基于主成分分析和集对分析的生态工业园区生态绩效评价研究——以山东省生态工业园区为例[J]
.资源科学,2015,37(3):546-554.
被引量:33
9
姚晓艳,李媛,文琦.
热电行业低碳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宁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31(4):389-392.
被引量:8
10
李润洁.
长株潭城市群低碳交通发展探究[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139-141.
被引量:1
1
洪大用.
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J]
.新华文摘,2010(12):16-19.
被引量:1
2
邱楷.
低碳社会背景下高校科技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
.河南社会科学,2012,20(6):40-42.
被引量:8
3
李铁英.
我国低碳社会建设面临的挑战与优势分析[J]
.学术交流,2010(12):131-134.
被引量:3
4
洪大用.
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J]
.东吴学术,2010(3):159-159.
被引量:1
5
洪大用.
中国低碳社会建设初论[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10,24(2):19-26.
被引量:59
6
靳志高.
如何把握以人为本中“人”的深刻内涵[J]
.理论学刊,2005(1):26-29.
被引量:3
7
周友良,张文利.
论城市人才开发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
.现代商贸工业,2009,21(21):127-128.
8
熊小青.
我们应在何种意义上理解低碳社会[J]
.燕山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1,12(2):19-24.
9
沈殿忠.
论低碳社会与改善民生的内在联系[J]
.长春市委党校学报,2010(3):7-9.
被引量:2
10
周玮生.
低碳社会建设与战略创新思考[J]
.留学生,2012(8):20-20.
江淮论坛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