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花生叶斑病严重发生的原因及防治技术
被引量:
3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近几年来。随着河南省气候的变暖,花生叶斑病逐年呈加重发生趋势,对花生产量和品质造成很大的影响。驻马店市驿城区去年种植花生面积为0.475hm^2。去年8月上旬至9月下旬,驿城区水屯镇、诸市乡、胡庙乡、朱古洞乡、
作者
吴峰
邱美
机构地区
驻马店市驿城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
出处
《河南农业》
2010年第2期17-17,共1页
关键词
花生叶斑病
防治技术
原因
发生趋势
驻马店市
河南省
生产量
城区
分类号
S435.652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S431 [农业科学—农业昆虫与害虫防治]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5
引证文献
3
二级引证文献
8
同被引文献
15
1
周青,张毅,徐淑霞,华福平,童燕.
花生叶斑病的发生及防治[J]
.农业科技通讯,2005(5):16-16.
被引量:7
2
韩方胜,史明武,张明法,马德虎,冯同强.
戊唑醇微乳剂防治花生叶斑病的效果[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4):107-107.
被引量:8
3
古崇.
花生叶斑病的发生危害及其防治关键技术[J]
.植物医生,2008,21(3):30-30.
被引量:3
4
吴金美.
25%联苯三唑醇WP防治花生叶斑病田间药效试验[J]
.河北农业科技,2008(13):29-29.
被引量:1
5
马新中,赵刚,王宏臣.
花生叶斑病综合防治技术[J]
.安徽农学通报,2009,15(8):179-180.
被引量:3
6
刘刚.
花生叶斑病防治技术[J]
.农家之友,2009(10):32-32.
被引量:1
7
徐秀娟,石延茂,迟玉成,崔风高,葛宝明,崔贤,刘春梅.
花生叶斑病无公害防治技术研究[J]
.山东农业科学,1998,30(3):36-38.
被引量:7
8
王兴祥,张桃林,戴传超.
连作花生土壤障碍原因及消除技术研究进展[J]
.土壤,2010,42(4):505-512.
被引量:77
9
马俊英.
花生叶斑病的发生与防治[J]
.现代农村科技,2010(17):27-27.
被引量:2
10
郭真真.
花生叶斑病的识别与防治[J]
.现代农业科技,2010(22):163-163.
被引量:6
引证文献
3
1
袁国明,鞠久志,沈慧,王高勤.
防治花生叶斑病药效比较试验[J]
.中国园艺文摘,2013,29(3):37-38.
被引量:8
2
冯贺奎,臧俊岭.
平舆县花生叶斑病重发原因及绿色防控对策[J]
.基层农技推广,2015(10):62-64.
3
范力更.
花生病虫草害安全高效综合防治技术[J]
.中国农业文摘(农业工程),2017,29(6):54-56.
二级引证文献
8
1
郭晓强,李翔,赵志强,李晓,鞠倩,姜晓静,曲明静.
不同杀菌剂对花生叶斑病防治效果及产量影响的研究[J]
.花生学报,2014,43(1):56-60.
被引量:25
2
沈一,刘永惠,陈志德.
花生叶斑病研究概述[J]
.花生学报,2014,43(2):42-46.
被引量:20
3
沈一,刘永惠,陈志德.
常用农药对花生褐斑病致病菌的抑制效果[J]
.江苏农业科学,2015,43(6):130-132.
被引量:3
4
梁土寿,梁永军.
5种药剂对春秋两造花生叶斑病的防效及影响研究[J]
.热带农业工程,2016,40(1):20-23.
被引量:2
5
晏立英,宋亚辉,倪皖莉,蒋相国,雷永,康彦平,万丽云,淮东欣,任小平,姜慧芳,廖伯寿.
三种杀菌剂在不同生态区对花生叶斑病的防治效果[J]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2016,38(5):644-648.
被引量:7
6
刁立功.
花生叶斑病病原菌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药剂筛选——以烟台市牟平区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16,44(35):165-166.
被引量:1
7
张伟,栾炳辉,于晓丽,王培松,王英姿.
花生叶斑病田间流行发生规律及其影响因素研究[J]
.花生学报,2017,46(4):60-62.
被引量:9
8
李阳,任丽,谷建中.
不同杀菌剂及其施用方法对花生叶斑病防治效果及产量的影响研究[J]
.东北农业科学,2023,48(1):35-39.
被引量:3
1
张宇文,孙军仓,刘温仓.
气候变暖对宝鸡市油菜生产的影响[J]
.陕西农业科学,1992,38(3):32-34.
2
彭明秀.
气候变化对中国农业生产的影响[J]
.南方农业,2014,8(10X):189-190.
被引量:1
3
许艳萍.
水稻虫害的发生与防治策略[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7(4):264-264.
被引量:1
4
曲善珊,董海鹰,李松坚,李德萍.
气温变化对青岛市小麦适宜播种期的影响分析[J]
.山东农业科学,2010,42(1):48-50.
被引量:9
5
郭晓丽.
干热风对小麦的危害及防御措施[J]
.现代农业科技,2011(4):308-308.
被引量:1
6
张建鑫.
气候变暖与农业生产[J]
.湖南农业,2002(10):22-22.
7
李旭颖.
黑龙江玉米种植受气候变暖的影响[J]
.科技致富向导,2011(17):160-160.
被引量:1
8
小麦红蜘蛛防治方法及农药推荐[J]
.河北农机,2014(4):68-68.
9
林建煌,黄冬云,陈小龙.
福建省惠安县气候变暖对农业的影响及应对措施[J]
.农业灾害研究,2016,6(8):41-42.
被引量:3
10
张静.
气候变暖对内乡县小麦生产的影响及栽培对策[J]
.科学大众(智慧教育),2008(8):114-114.
河南农业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