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当镜头、话筒拥向获奖代表们时,我们把视线移向帷幕背后的评委们——经过他们审慎、客观的评审,372项成果从众多申报项目中脱颖而出,谷超豪、孙家栋两位院士走向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领奖台。对于任何一个奖项而言,"宁缺勿滥"是一个黄金守则,正是"稀缺"与"难以企及"才使奖项得以确立自身的权威与地位。一个崇高的奖项对获奖人所具有的魅力和意义,不亚于珠穆朗玛峰之于登山爱好者。公正的评审是一个奖项的生命力所在,取决于评审程序正当、方法得当、判断精准、裁量准确等多重维度,这需要进行制度化的规范。自1999年国务院对科技奖励制度进行重大改革以后,科技奖励评审工作不断进行深入的探索,评审方式从函审到现场答辩,再到封闭管理网络评审、电话异地答辩一路不断改进,并成立了监督委员会确保评审结果公正,引入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实现全程控制……目的只有一个:将角逐展示在阳光下。当然制度不能解决一切问题,毕竟制度是由具有个人偏好的评委进行运作与实施的。我们希望了解的是:在制度的框架下,评委们怎样做到了最大程度的公平与公正?我们选择了几位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国家技术发明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际科学技术合作奖的评审委员会委员进行了深入采访,也许他们的答案带有各自的个人色彩,但毋庸置疑的是,他们的答案是所有答案中最为准确和生动的,因为他们亲身见证了每一奖项的诞生。
出处
《中国科技奖励》
2010年第1期46-47,共2页
China Awards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