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新编五代史平话》中“得”的语法化程度层次分析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得”的语法化问题一直是汉语述补结构研究的焦点,一直为众多学者所关注。吕叔湘(1944)、曹广顺(1995)、赵长才(2000)、吴福祥(2002)、石毓智(2006)等从不同角度论述了“得”产生发展的语法化进程,也有专书断代研究考察历时背景下“得”的语法化问题。本文按语法化的“分层”原则,
作者
陈东刚
机构地区
浙江财经学院人文学院
出处
《汉字文化》
2010年第1期43-47,共5页
Sinogram Culture
关键词
语法化
“得”
层次分析
平话
述补结构
断代研究
吕叔湘
石毓智
分类号
H141 [语言文字—汉语]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3
共引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8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3
1
颜丽.
王梵志诗中“得”语法化程度的层次研究[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7,7(1):61-63.
被引量:2
2
梁银峰.
汉语动相补语“来”、“去”的形成过程[J]
.语言科学,2005,4(6):27-35.
被引量:31
3
曹秀玲.
“得”字的语法化和“得”字补语[J]
.延边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38(3):82-85.
被引量:31
二级参考文献
8
1
郑远汉.
近代汉语结果式“得”字句[J]
.古汉语研究,1997(4):1-6.
被引量:6
2
鲁健骥.
状态补语的语境背景及其他[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92(1):32-42.
被引量:15
3
杨平.
带“得”的述补结构的产生和发展[J]
.古汉语研究,1990(1):56-63.
被引量:51
4
王还.
汉语结果补语的一些特点[J]
.语言教学与研究,1979(2):4-13.
被引量:20
5
沈家煊.
“语法化”研究综观[J]
.外语教学与研究,1994,26(4):17-24.
被引量:1156
6
张 斌.现代汉语[M]中央广播电视大学出版社,1988.
7
王力.汉语史稿[M]科学出版社,1958.
8
张小艳.
杨万里诗助词“来”的用法研究[J]
.湖州师范学院学报,2000,22(1):20-25.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61
1
祖生利,高云晖.
也谈句末时体助词“来着”的来源[J]
.历史语言学研究,2022(1):64-102.
2
吴春相,史又今.
反复构式“N来N去”的互动倾向[J]
.语言研究集刊,2021(1):156-175.
3
孙红霞.
兴化方言的“得”字用法探析[J]
.汉字文化,2023(4):13-15.
4
杨作玲,赵旭娜.
话语标记“说来”的形成[J]
.戏剧之家,2013(11):333-334.
5
王娟.
现代汉语“来”的非指示用法浅议[J]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30(1):43-44.
6
王平.
“V来/去”格式的产生和发展[J]
.宜宾学院学报,2007,7(2):92-94.
7
张明媚,黄增寿.
古汉语中“得”的研究综述[J]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9(1):52-57.
被引量:2
8
陈前瑞,王继红.
句尾“来”体貌用法的演变[J]
.语言教学与研究,2009(4):26-33.
被引量:14
9
顾劲松.
《百喻经》“得”字用法与涟水方言[J]
.文教资料,2009(18):191-193.
10
梁银峰.
现代汉语“X来”式合成词溯源[J]
.语言科学,2009,8(4):412-421.
被引量:22
同被引文献
8
1
李炜.
论汉语中的“作”和“做”[J]
.辞书研究,1998(3):21-26.
被引量:11
2
刘勋宁.
“做”和“作”[J]
.语文建设,2001(12):22-24.
被引量:2
3
星斗.
“作”、“做”的用法[J]
.新疆地方志,2007(2):42-42.
被引量:1
4
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五版)[S].北京:商务印书馆,2008.
5
周行健,等.现代汉语辞海[S].长春:吉林摄影出版社,2002.
6
闵龙华.现代汉语用法词典[S].南京:江苏少年儿童出版社,1996.
7
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下)[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0.
8
高东升.
“作”与“做”的分工[J]
.语文建设,2001(9):31-32.
被引量:2
引证文献
1
1
许多会.
“作××语”还是“做××语”辨——以黄伯荣、廖旭东《现代汉语》(增订四版)为例[J]
.重庆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4):103-105.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许多会.
关于《突厥语大词典》汉字译写偏误研究[J]
.语言与翻译,2015(3):30-39.
被引量:2
1
周文娟.
《新编五代史平话》中的结构助词[J]
.安徽文学(下半月),2008(9):334-335.
2
邓珊.
浅谈《汉语大词典》“衙兵”一词释义补正——以《新编五代史平话》为例[J]
.现代语文(下旬.语言研究),2013(8):39-41.
被引量:1
3
沈晓敏.
《新编五代史平话》第一人称代词研究[J]
.丽水学院学报,2008,30(1):29-33.
被引量:1
4
方佳茹.
浅析《新编五代史平话》谦称与尊称[J]
.语文学刊(基础教育版),2010(6):39-39.
5
顾卫东.
浅谈分层教学法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中学时代(理论版),2012(4):81-81.
被引量:3
6
周旭东.
毛南语、汉语述补结构比较研究[J]
.黔南民族师范学院学报,2013,33(3):17-22.
被引量:1
7
张红萍.
汉语述补结构及其翻译[J]
.辽宁行政学院学报,2006,8(9):196-198.
8
李福唐.
《新编五代史平话》口语称谓词初探[J]
.德宏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18(1):45-48.
被引量:1
9
周偈琼,林源.
《新编五代史平话》真性疑问句研究[J]
.唐山师范学院学报,2009,31(6):41-44.
10
张先亮,孙岚.
留学生习得能否式“V得/不C”的偏误分析及教学策略[J]
.汉语学习,2010(5):83-89.
被引量:6
汉字文化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