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如何判断“事出有因”型敲诈勒索案件中行为人的主观目的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一、基本案情陈某与张某系男女朋友关系,在二人交往期间。张某又与孙某多次发生性关系,并怀孕,后张某堕胎。陈某得知此事后对孙某一直怀恨在心。某日,陈某驾车载着张某途经某网吧时,发现孙某在网吧门口处.陈某遂叫来李某等人到该网吧将孙某挟至车上,
作者
于浩
机构地区
北京市顺义区人民检察院
出处
《中国检察官》
2010年第2期40-41,共2页
The Chinese Procurators
关键词
主观目的
敲诈勒索
行为人
案件
朋友关系
张某
性关系
网吧
分类号
D924.3 [政治法律—刑法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1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9
同被引文献
17
1
R.B.布兰特,程立显.
道德权利概念及其功能[J]
.世界哲学,1991(5):29-36.
被引量:9
2
宋继圣.
“事出有因”型敲诈勒索罪中的主观占有目的[J]
.人民检察,2014(9):67-69.
被引量:4
3
窦丰.
为被强奸者私下索要赔偿是否构成敲诈勒索罪 兼论民事上债权的存在对敲诈勒索罪构成的影响[J]
.中国检察官,2007(9):65-66.
被引量:3
4
张明楷.
行为无价值论的疑问--兼与周光权教授商榷[J]
.中国社会科学,2009(1):99-115.
被引量:120
5
孙万怀.
敲诈勒索罪中目的与手段的组合性质[J]
.人民检察,2009(5):21-23.
被引量:12
6
周玉文,王超才.
强行索取通奸私了赔偿款行为的认定[J]
.中国检察官,2012(14):79-79.
被引量:4
7
车浩.
占有不是财产犯罪的法益[J]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2015,33(3):122-132.
被引量:65
8
蔡桂生.
合理行使权利与敲诈勒索罪的区分[J]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18,26(2):23-33.
被引量:22
9
罗翔.
法益理论的检讨性反思——以敲诈勒索罪中的权利行使为切入[J]
.中国刑事法杂志,2018(2):52-69.
被引量:27
10
李树民.
裁判职责的元点:一元论还是二元论[J]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2019,22(4):118-128.
被引量:13
引证文献
1
1
庄绪龙.
道德权利理论与敲诈勒索罪的教义学限缩[J]
.中外法学,2022,34(2):485-503.
被引量:9
二级引证文献
9
1
王志祥,李昊天.
维权行为与敲诈勒索行为的区分——以女辅警敲诈勒索案判决为切入的思考[J]
.法律适用,2022(8):133-142.
被引量:4
2
徐光华.
消费领域过度维权与敲诈勒索罪的界限:实务考察与理论再塑[J]
.政治与法律,2022(10):64-81.
被引量:7
3
胡启忠,金朝榜.
“先因型”敲诈索财行为的罪与非罪[J]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3,47(1):65-73.
被引量:4
4
贠彦强.
行贿罪类型化的建构与实践应用——以行贿行为的主动性为变量[J]
.山东法官培训学院学报,2023,39(1):187-200.
被引量:1
5
刘正全.
“非自愿交付”能否被认定为敲诈勒索案件的构罪要素——基于一起刑事案件定性的法理质疑[J]
.法制博览(名家讲坛、经典杂文),2023(30):39-41.
6
张子晗.
过度维权与敲诈勒索罪的辨析——以限缩解释方法展开[J]
.中州大学学报,2024,41(1):44-50.
被引量:1
7
潘高远.
网络水军利用“消费维权”的主要特征和侦查策略——以廖某某利用网络水军恶意维权案为视角[J]
.广州市公安管理干部学院学报,2024,34(2):59-64.
8
骆群.
敲诈勒索罪认定中的被害人因素分析[J]
.政治与法律,2024(10):70-84.
9
郑泽星.
有因型敲诈勒索的法益识别与入罪限缩[J]
.政治与法律,2024(10):85-99.
1
郭新刚.
晋城打掉一个暴力敲诈团伙[J]
.政府法制,2009(19):43-43.
2
王丽,张喜武.
关于敲诈勒索案件的调查[J]
.当代法学,1999,13(S1):60-60.
3
郭晓宇.
以盗窃所得财物进行敲诈勒索案件之定性[J]
.知识经济,2010(13):31-31.
4
于震,陈远晓.
当前敲诈勒索案件的新动向及打防对策[J]
.公安研究,2002(8):22-25.
5
芒来.
群体事件处置与社会平稳发展[J]
.理论学刊,2010(3):101-103.
被引量:4
6
郭之纯.
《政府工作报告》要少点“进一步”[J]
.党建文汇(上半月),2005(3):30-30.
7
张沛江.
一个台湾人的“肺腑之言”[J]
.统一论坛,2002(5):30-30.
8
邵宏生.
事出有因也能构成寻衅滋事罪[J]
.人民检察,2008(20):58-59.
9
潘胜奎(编绘).
事出有因[J]
.共产党员,2008(7):60-61.
10
落常春.
“肚子”的自白[J]
.公安月刊,1996(5):54-54.
中国检察官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