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被引文献18
-
1李自刚,周可可,王慧杰.成人高等职业教育转型及发展趋势探讨[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08(9):78-79. 被引量:2
-
2刘启娴.高职发展模式初探[J].教育研究,1998,19(7):51-55. 被引量:26
-
3(英)阿什比.科技发达时代的大学教育[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83.47-48.
-
4约翰·S·布鲁贝克 郑继伟.高等教育哲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1987.7.
-
5庞青山(译).当代高等教育群集课程模式[J].外国高等教育资料,1995,(1):4-9.
-
6陈凯.发达国家企业发展成人高等职业教育的有益经验[J].中国地质教育,1995,4(1):68-69. 被引量:1
-
7俞瑞.国外成人高等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趋势(摘编)[J].现代远距离教育,1998(1):78-79. 被引量:2
-
8吴华彪.建国前中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历程回顾[J].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24(4):24-28. 被引量:5
-
9肖运安.我国高等职业教育发展回顾与展望[J].南昌高专学报,2010,25(3):115-117. 被引量:5
-
10潘懋元.高等教育大众化的教育质量观[J].江苏高教,2000(1):6-10. 被引量:511
二级引证文献16
-
1刘凡丰.通识教育的理想与现实[J].高等工程教育研究,2004,52(5):26-29. 被引量:18
-
2李春超,赵慧君,高艳贺.基于高校学科建设中的课程整合研究[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23(1):67-68. 被引量:6
-
3李春超,赵慧君,曹华.高校学科建设实施课程综合化的研究[J].教育探索,2005(3):70-71. 被引量:9
-
4汝秀梅,王春芳.黑龙江省高校人文素质课程体系构建[J].边疆经济与文化,2006(1):139-141. 被引量:11
-
5罗明东,牛亚凡.基础教育新课程改革“综合课”教师培养模式探索[J].学术探索,2006(3):138-141. 被引量:2
-
6詹小颖.多媒体教学应处理好的几个问题[J].梧州学院学报,2007,17(3):84-86. 被引量:2
-
7陈璐,刘奇军.近十年来我国高校课程建设理论与实践述评[J].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28(3):161-164. 被引量:10
-
8韩晓伟,于长东.农业高职人文素质教育课程体系构建与实践[J].辽宁高职学报,2008,10(2):67-69. 被引量:1
-
9罗明东,陈瑶,牛亚凡.高等师范院校“综合型”教师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教师教育研究,2008,20(6):29-33. 被引量:12
-
10刘素卿.打通基础,专业分流,特色培养——高等体育院校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2010,24(3):50-53. 被引量:10
-
1肖智清.对高等职业院校举办成人高等教育的思考[J].湖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3,3(1):62-63. 被引量:3
-
2李茜燕.旅游管理专业实践教学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0(23):122-124. 被引量:15
-
3本刊编辑部,刘娇,房巍,郭丹.发现高职 关于《2012中国高等职业教育人才培养质量年度报告》的报告[J].职业技术教育,2012,33(21):24-32. 被引量:6
-
4王志平.改革实践教学体系 提升职业教育内涵[J].河南教育(高教版)(中),2010(2):3-4. 被引量:1
-
5刘建明.浅谈突出中专办学特点 努力提高教学质量[J].青海交通科技,2001,13(3):4-8.
-
6刘立.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增强职业教育内涵力[J].教育教学论坛,2014(19):62-63.
-
7陈友伟.深化职业教育内涵 培养技术创新人才[J].辽宁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6,23(6):40-41. 被引量:1
-
8林光昶.校企合作的现状、因素及发展策略——以江苏省沭阳中等专业学校为例[J].职教通讯,2014(23):10-11.
-
9张晓红,刘荣才.关于建立中国特色职业教育课程体系的思考[J].职教通讯(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6,21(6):8-11. 被引量:16
-
10王小燕.现代学徒制模式下的高职专业课程改革解析[J].知识文库,2016,0(17):197-19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