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等工程院校素质教育略论
参考文献13
-
1罗天林.辩证地认识素质教育与应试教育的关系[J].教育学术月刊,1995(6):14-16. 被引量:9
-
2文辅相.我国本科教育目标应当作战略性调整——“高等教育培养目标系统和规格的研究”课题研究报告摘要[J].高等教育研究,1996,17(6):12-16. 被引量:178
-
3严子琪.积极投入素质教育的研究与实践[J].中国电力教育,1996(4):31-32. 被引量:3
-
4杨峻 王根顺.试论素质教育与大学生素质结构[J].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7,.
-
5胡智慧.情感与索质教育[J].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1997,.
-
6杨付银.素质教育若干问题的探讨[J].教育研究,1995,.
-
7石鸥.我们从素质教育那里期望什么──素质教育研究之一[J].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1996,25(5):110-116. 被引量:27
-
8黄甫全.索质教育悖论[J].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
-
9陈世瑛,张达明.工程本科生培养模式的研究[J].江苏高教,1997(1):62-66. 被引量:15
-
10江泽民.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把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全面推向二十一世纪.《杭州日报》.1997年9月22日.
共引文献224
-
1张雷平,周亚东.乡土文化教育的现实困境与体系构建[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21(3):90-95. 被引量:19
-
2吕洋.国际交流语用学“CLISF”研究初探[J].中国市场,2006(31):81-81.
-
3黄燕.加强医学生的素质教育[J].广西医科大学学报,2005,22(S1):231-232. 被引量:2
-
4王文君.中美旅游管理本科教学的比较研究[J].旅游学刊,2004,19(S1):31-36. 被引量:24
-
5李海艳.浅析我国高校加强“通识教育”的迫切性[J].宿州学院学报,2008,23(6):145-147. 被引量:1
-
6李汉邦,丁会利,马岱,孙晓彤.地区性理工科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整合研究[J].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8,29(2):93-96. 被引量:2
-
7蔡中宏,麻艳香.对知识经济时代大学生个性发展的认识和思考[J].社科纵横,2002,17(5):72-74. 被引量:3
-
8徐新红.体育高等教育中的人文教育[J].武汉体育学院学报,1999,33(6):27-28. 被引量:4
-
9魏彤儒,卢青松.三个面向:高校体制改革的战略方针[J].华北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0(S1):163-165.
-
10王劲松,韩平.高校应实施人文素质教育[J].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5(4):71-74.
-
1徐敏,李明.关于地方工科院校工程人才培养的思考[J].中国大学教学,2005(11):27-28. 被引量:10
-
2孙芳城,曾宪军,张晓洪.高等工程本科院校办学目标定位研究[J].重庆工业管理学院学报,1998,12(6):4-7.
-
3课题组,谢怀建.对高等工程院校德育与人文素质教育有机结合的研究[J].交通高教研究,1999(3):28-30.
-
4刘伦,谢怀建.对高等工程院校人文素质教育与思想品德教育一体化管理的思考[J].航海教育研究,1998,15(3):5-8.
-
5孙珺.关于高等工程教育创新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J].教育与职业,2010(8):165-166. 被引量:7
-
6姜培武.对课程体系改革中一些基本理论问题的探讨[J].高等教育研究(长春),1997,18(1):47-49.
-
7高辉巧.略谈新时期高等工程院校的教育导向[J].华北水利水电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8,15(2):17-19.
-
8郭清,陈彦国.浅析高等工程院校的创新教育和能力培养[J].中国科技博览,2010(1):13-13. 被引量:4
-
9唐德洲.加强实验室建设与管理 提高办学水平[J].成都工业学院学报,2003,15(3):73-76.
-
10田琦.高等工程院校素质教育的定位及实施[J].山西教育学院学报,2000,3(4):83-84.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