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发育的阶段性 被引量:19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长江三角洲地区晚第四纪古土壤形成于25~12kaBP,古土壤中反映暖湿气候的扇型、方型、长方型与反映冷干气候的棒型、帽型、尖型植物硅酸体含量比值A,自下向上总体变小,表明气候由暖湿向冷干转变,A值并未指示气候转暖,推断末次冰盛期之后海侵速度较快.古土壤发育过程受海侵、海退的显著控制,呈明显阶段性:(i)沉积与成土交替作用时期,自末次冰盛期海退开始,至海面接近最低时止;(ii)暴露成土期,至末次冰盛期过后古土壤被海水淹没时止;(iii)淹埋期,古土壤被海相沉积物覆盖,经受早期成岩改造.
出处 《科学通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3期2557-2559,共3页 Chinese Science Bulletin
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批准号:49476280)资助项目.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9

  • 1郑祥民,严钦尚.末次冰期苏北平原和东延海区的风尘黄土沉积[J].第四纪研究,1995,15(3):258-266. 被引量:37
  • 2陈庆强,沉积学报,1995年,13卷,增刊,79页
  • 3王永吉,植物硅酸体研究及应用,1993年,2,43,50页
  • 4熊毅,中国土壤(第2版),1990年,374页
  • 5孙顺才,中国科学.B,1987年,12期,1329页
  • 6王开发,中国科学.B,1987年,8期,874页
  • 7李从先,科学通报,1986年,31卷,21期,1650页
  • 8王开发,海洋学报,1984年,6卷,4期,485页
  • 9闵秋宝,同济大学学报,1979年,2期,109页

二级参考文献32

  • 1吴立成,刘苍字.上海及邻区上更新统上段暗绿色硬土层的沉积特征和年代[J].东海海洋,1989,7(1):34-41. 被引量:4
  • 2景存义.太湖的形成与演变[J]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1988(03).
  • 3刘良梧,L.Elller.下蜀黄土形成年代的探讨[J]土壤,1988(03).
  • 4孙顺才,伍贻范.太湖形成演变与现代沉积作用[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7(12).
  • 5曹家欣,李培英,石宁.山东庙岛群岛的黄土[J]中国科学(B辑 化学 生物学 农学 医学 地学),1987(10).
  • 6徐馨,张树维,周曙.芜湖—江阴地区三万年来的植被、气候与环境的初步研究[J]南京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987(03).
  • 7李从先,闵秋宝,孙和平.长江三角洲南翼全新世地层和海侵[J]科学通报,1986(21).
  • 8郑铁民,秦蕴珊.黄东海浅水区海底钙质结核及其成因的研究[J]沉积学报,1986(02).
  • 9唐保根,昝一平.长江水下三角洲浅孔岩芯的地层划分[J]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质,1986(02).
  • 10刘良梧,茅昂江.钙质结核放射性碳断代的研究[J]土壤学报,1986(02).

共引文献36

同被引文献378

引证文献19

二级引证文献145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