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教育技术支持的精品课程建设范式探析——以国家级精品课程“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为例
被引量:
5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精品课程的建设范式体现在理念与目标、建设与研究、实施与管理等方面。国家级精品课程"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建设具有鲜明的教育技术支持的范式特征,具体表现在:以生为本,培养教育技术人才和大学生文化素质;道器结合,拓展素养教育及其资源开发的途径;开放共享,构建持续发展、和谐相生的生态学习资源。
作者
聂竹明
张舒予
机构地区
安徽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南京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院
出处
《电化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63-67,共5页
E-education Research
基金
国家级精品课程"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
关键词
教育技术
精品课程
课程范式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
分类号
G434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9
参考文献
12
共引文献
607
同被引文献
40
引证文献
5
二级引证文献
26
参考文献
12
1
林君芬.
论教育信息化的服务观[J]
.中国电化教育,2009(9):36-41.
被引量:23
2
单美贤,李艺.
教育中技术的价值探讨[J]
.开放教育研究,2008,14(2):59-66.
被引量:9
3
余胜泉,陈莉.
构建和谐“信息生态” 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J]
.中国远程教育,2006(05S):19-24.
被引量:120
4
托马斯·库恩 著 金吾伦 译.科学革命的结构[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3..
5
钟启泉.
寻求课程范式的转型——中国大陆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进展与问题[J]
.比较教育研究,2003,24(1):6-10.
被引量:32
6
傅敏.
论学校课程范式及其转型[J]
.教育研究,2005,26(7):38-43.
被引量:21
7
姚恩全.
“三位一体”的精品课程建设范式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6):56-60.
被引量:25
8
李克东,谢幼如,郭清顺,郑道林,郭向勇.
教育技术促进高校课程建设的理论与实践[J]
.电化教育研究,2008,29(12):28-33.
被引量:18
9
郭向勇,李文莉,莫民.
略论教育技术中心在精品课程建设中的作用[J]
.电化教育研究,2009,30(4):21-24.
被引量:7
10
谢幼如,姜淑杰,张艳虹.
教育技术支持国家精品课程建设的分析报告[J]
.中国远程教育,2008(1):44-48.
被引量:25
二级参考文献
69
1
黄甫全.
论课程范式的周期性突变律[J]
.课程.教材.教法,1998,18(5):8-13.
被引量:17
2
谢永康.
技术批判与马克思——一种实践哲学视野下的重新思考[J]
.江海学刊,2004(5):34-40.
被引量:5
3
齐梅,柳海民.
关于教育起源的假想与推断[J]
.辽宁教育研究,2004(7):17-20.
被引量:7
4
颜天民.
论竞技体育的价值主体和价值客体[J]
.体育科学,2004,24(10):17-20.
被引量:12
5
杨德广.
高校必须树立正确的定位观与质量观[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2):6-9.
被引量:35
6
王义遒.
我国高校的恰当定位为什么这么难[J]
.中国高教研究,2005(3):3-6.
被引量:46
7
郭向勇,柯和平.
高校电教与信息中心整合“1+1>2”管理模式的实践与研究——以深圳职业技术学院电教/信息中心为例[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6):19-22.
被引量:6
8
罗云.
论大学学科建设[J]
.高等教育研究,2005,26(7):45-50.
被引量:188
9
傅敏.
论学校课程范式及其转型[J]
.教育研究,2005,26(7):38-43.
被引量:21
10
王海霞.
科学技术的本质、价值基准及其人文价值目标[J]
.科技创业月刊,2005,18(10):135-136.
被引量:7
共引文献
607
1
冯明.
打造推动突破性创新的教育共同体——跨学段教育集团的特色定位和实现路径初探[J]
.教育发展研究,2021(2):1-6.
2
张硕,马晓东.
融入同伴教学法的中学生物学混合式教学理念和方法[J]
.中学生物教学,2021(32):20-23.
3
牟童瑶.
智慧校园:信息革命背景下的学校形态发展新趋势[J]
.中国多媒体与网络教学学报(电子版),2020,0(10):145-147.
被引量:2
4
吴伟斌,林华东.
教育信息化应走开源软件之路[J]
.宿州学院学报,2006,21(6):114-115.
被引量:3
5
俞秀金,张耀,吕俊.
基于e-learning平台的“工学结合”教学模式探索[J]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2010,29(5):186-187.
被引量:3
6
梁洁,马秀芳.
信息技术与课程融合视角下的教学互动[J]
.教育信息技术,2014(2):3-8.
被引量:19
7
石鸥,赵长林.
科学教科书的意识形态[J]
.教育研究,2004,25(6):72-76.
被引量:22
8
韩东晖.
“哲学”概念的家族相似性与“中国哲学”学科范式问题[J]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18(4):63-68.
被引量:7
9
铁省林.
科学哲学中非理性主义思潮兴起的内在逻辑[J]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2004,21(4):25-27.
被引量:1
10
王大庆.
库恩的“不可通约性”理论对历史比较研究的启示[J]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44(5):13-16.
被引量:5
同被引文献
40
1
单美贤,李艺.
教育中技术的价值探讨[J]
.开放教育研究,2008,14(2):59-66.
被引量:9
2
谢幼如,宋乃庆,刘鸣.
网络课堂协作知识建构的群体动力探究[J]
.电化教育研究,2009,30(2):55-58.
被引量:45
3
钟志贤.
知识建构、学习共同体与互动概念的理解[J]
.电化教育研究,2005,26(11):20-24.
被引量:227
4
李德昌.
信息人与不确定性[J]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5(4):44-54.
被引量:14
5
张舒予.
视觉文化研究与教育技术创新[J]
.中国电化教育,2006(4):10-15.
被引量:44
6
余胜泉,陈莉.
构建和谐“信息生态” 突围教育信息化困境[J]
.中国远程教育,2006(05S):19-24.
被引量:120
7
钟启泉.
知识建构与教学创新——社会建构主义知识论及其启示[J]
.全球教育展望,2006,35(8):12-18.
被引量:146
8
赵建华.
知识建构的原理与方法[J]
.电化教育研究,2007,28(5):9-15.
被引量:98
9
李艺,颜士刚.
论技术教育价值问题的困境与出路[J]
.电化教育研究,2007,28(8):9-12.
被引量:33
10
[美]雷·库兹韦尔著,沈志彦,祁阿红,王晓冬译.灵魂机器的时代-当计算机超过人类智能时[M].上海:上海译文出版社,2002:2.
引证文献
5
1
聂竹明,张舒予,姜淑慧,朱永海.
文化共生:技术与学习融合中的范式凸显[J]
.现代教育技术,2012,22(1):14-18.
被引量:3
2
张舒予.
“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核心理念与教学设计[J]
.现代远程教育研究,2012,24(2):38-43.
被引量:15
3
聂竹明,张舒予,申灵灵.
基于博雅理念的“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国家精品课程开发与建设[J]
.电化教育研究,2012,33(8):94-98.
被引量:1
4
肖婉,张舒予.
知识建构的有效途径:基于作品创作的协作学习[J]
.现代教育技术,2013,23(10):26-30.
被引量:5
5
鲍莹莹,张舒予.
“新媒体与信息化”双轮支撑的视觉文化课程教学创新[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7(3):44-49.
被引量:3
二级引证文献
26
1
魏三强,陈秋.
“园中院、院中园”动漫人才培养新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
.河北科技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2):92-97.
被引量:11
2
魏三强,陈秋.
基于兴趣小组的动漫专业教改实践与创新研究[J]
.内江师范学院学报,2012,27(11):120-123.
被引量:3
3
王慧,张新明.
自媒体对教育变革的促进研究[J]
.江苏开放大学学报,2014,25(2):34-37.
被引量:9
4
曾绍玮.
从视觉文化角度讨论现代教学视频设计的不足和对策[J]
.中国成人教育,2014(14):133-135.
被引量:1
5
张欣,李玉斌.
视觉素养教育及其应用路径探析[J]
.理论观察,2015(6):147-148.
被引量:2
6
孙田琳子,张舒予.
迭代共生:开放课程资源建设的路径创新[J]
.开放教育研究,2015,21(4):113-119.
被引量:30
7
肖婉,张舒予.
新媒体环境下人类“观看”行为透析[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5(6):66-72.
被引量:1
8
肖婉,张舒予.
VMIL:视觉、媒介、信息素养融合之教育实践探索——以优秀传统文化的视觉表征为途径[J]
.现代远距离教育,2016(5):77-82.
被引量:8
9
王纯芷.
大学生媒介素养教育研究[J]
.民营科技,2017(1):251-251.
10
吴连水.
论博雅文化理念下的小学德育特色探究[J]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7,0(7):201-201.
1
姚恩全.
“三位一体”的精品课程建设范式研究[J]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3(6):56-60.
被引量:25
2
张舒予.
视觉素养、媒介素养、媒介素养教育[J]
.中国教师,2010(17):33-35.
被引量:1
3
魏三强.
高职大学生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的培养方法研究[J]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31(1):98-101.
4
张莹.
国外名校网络公开课对《视觉文化与媒介素养》课程建设的启示[J]
.软件导刊.教育技术,2012,11(5):61-62.
5
李利会.
道乎? 器乎?[J]
.江西教育(教学版)(B),2016,0(9):1-1.
6
仇秀坤.
生本理念下的英语课堂[J]
.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1(16):63-63.
被引量:1
7
马玮莹.
从“光合作用”教学谈学生综合能力的培养[J]
.科学教育,2007,13(4):35-36.
8
梁振宇.
浅谈新课标下的语文阅读教学[J]
.新教育(海南),2011(9):56-56.
9
韩波.
试论高校教学中的“道”与“器”[J]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2007(17):138-139.
被引量:2
10
郑声远,研究.
大学生文化素质教育论要[J]
.武汉水利电力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19(5):52-54.
电化教育研究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