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人工混交林营造技术浅析
被引量:
15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营造人工混交林是兼顾经济、生态、社会效益的有效途径,应大力提倡。本文章提出了营造人工混交林的六个步骤,即明确混交目的、选择适宜的混交树种、确定合理的混交比例、选择适当的混交方法、控制造林时间和搞好抚育管理,通过这六个步骤以调节控制种间关系,兴利避害,确保混交成功。
作者
苏付保
机构地区
广西生态工程职业技术学院
出处
《林业实用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7-19,共3页
Practical Forestry Technology
关键词
人工混交林
营造技术
分类号
S725.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S727.2 [农业科学—林木遗传育种]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19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37
同被引文献
60
引证文献
15
二级引证文献
33
参考文献
5
1
沈国舫.森林培育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05.255—385.
2
梁建平.
广西混交林树种选择及其营造技术[J]
.广西林业科学,1995,24(4):199-201.
被引量:3
3
韦如萍,薛立.
混交林研究进展[J]
.湖南林业科技,2002,29(3):78-81.
被引量:20
4
潘天明.
浅谈混交林营造技术在德援项目中的运用[J]
.甘肃林业,2007(4):18-19.
被引量:8
5
张柏松,刘亨平,罗宁,林金顺,吴锡麟,李江才.
试论混交方式与营造技术[J]
.青海农林科技,2003(4):38-39.
被引量:15
二级参考文献
19
1
吴应建,庄凯波.
大力营造混交林 提高林业生态建设质量[J]
.山西林业,2001(6):12-13.
被引量:4
2
赵林森,金永焕,李信正.
混交林研究及其前景展望[J]
.延边农学院学报,1994,16(3):192-195.
被引量:5
3
杨曾奖,郑海水,翁启杰,黄世能.
窿缘桉与大叶相思混交林小气候特点[J]
.广东林业科技,1995,11(1):14-18.
被引量:3
4
梁建平.
广西混交林树种选择及其营造技术[J]
.广西林业科学,1995,24(4):199-201.
被引量:3
5
王文生,徐洪儒,高东杰,姜国云.
人工定向培育诱导混交林技术探讨[J]
.吉林林业科技,1995,24(4):38-39.
被引量:4
6
王九龄.我国混交林营造的研究现状[J].林业科技通讯,1986,(11):1-5.
7
俞白楠.或造混交林技术发展的新趋势[J].广西林业科学,1995,25(4):199-201.
8
森林学.北京林学院[M].北京:农业出版社,1961..
9
卢巧仪,卢成林.
混交林建设及其营造技术的应用推广[J]
.林业建设,1997(6):14-18.
被引量:3
10
王楚荣,陈红跃,许炼烽.
混交林的改土效益及其在防止地力衰退上的应用[J]
.土壤与环境,1999,8(1):58-60.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37
1
陈君帜.
云碧峰森林公园植物景观规划[J]
.北方园艺,2006(6):121-122.
被引量:3
2
涂利华,胡庭兴,冯德宾,万涛,李仁洪,徐嘉.
雅安市主要造林树种苗木质量的分级研究[J]
.四川林业科技,2007,28(3):50-53.
被引量:6
3
杨加猛,张智光.
江苏森林资源结构优化中的混交林建设思路[J]
.中国科技信息,2008(4):68-69.
被引量:1
4
梁芳,郭晋平.
林下植物多样性影响因素研究进展[J]
.山西林业科技,2008,37(2):33-35.
被引量:17
5
张利梅.
关于营造混交林的探讨[J]
.河北林业科技,2008(4):89-90.
被引量:4
6
马跃,马履一,刘勇,李国雷,康瑶瑶,祝燕.
追施氮肥对长白落叶松移植苗生长的影响[J]
.林业科技开发,2010,24(3):60-63.
被引量:3
7
天保工程利国防 稳定兵团戍边疆[J]
.绿色中国,2011(10):78-79.
8
王圳,张金池,于水强,王潇,王如岩,崔晓晓.
退化喀斯特地区植被恢复过程中苔藓的先锋作用[J]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5(3):137-140.
被引量:16
9
朱燕燕,蒋九梅.
混交林营林的必要性和技术分析[J]
.科技与生活,2011(21):93-93.
被引量:3
10
雷静品,常二梅,江泽平,沈素华,郭瑜富.
中德森林可持续经营合作回顾与展望[J]
.林业经济,2011(10):92-96.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60
1
娄胜德.
谈混交林优点及营造原则[J]
.林业勘查设计,2009(1):23-24.
被引量:7
2
陈立华.
混交林营造技术[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3(12):119-119.
被引量:2
3
钱万义,孙景花.
吉林省主要杨树造林品种介绍[J]
.吉林林业科技,2004,33(6):20-21.
被引量:7
4
施兴全.
海寨林场混交林营造实践与探索[J]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4):62-65.
被引量:3
5
张良实.
云南混交林营造技术研究[J]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B05):35-38.
被引量:8
6
曾杰,郭文福,赵志刚,翁启杰,尹光天,郑海水.
我国西南桦研究的回顾与展望[J]
.林业科学研究,2006,19(3):379-384.
被引量:98
7
任叔辉.
人工混交林种间关系的调控技术[J]
.林业实用技术,2007(3):12-14.
被引量:4
8
朱积余,唐玉贵,陈尔.
红锥采穗圃营建及其穗条的扦插育苗试验[J]
.西部林业科学,2007,36(2):10-12.
被引量:19
9
沈国舫 翟明普.混交林研究[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7.54.
10
周诚.
珍贵用材树种红锥的生物学特性与研究综述[J]
.江西林业科技,2007,35(5):29-31.
被引量:16
引证文献
15
1
陈阳春,周炳金,张新平.
针阔混交林可持续经营研究与探索[J]
.江西林业科技,2011,39(2):5-8.
被引量:2
2
孙艳丽,李晓艳,黄建奎,王永长,刘炳友.
树种混交造林方法[J]
.现代农业科技,2013(5):184-184.
被引量:6
3
李成教.
在造林中混交林营造的方法和特点[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3(30):251-251.
被引量:1
4
邢昭然,韩克宇.
浅析混交林营林的必要性及其技术要点分析[J]
.中国科技投资,2014(A03):408-408.
5
李永林,李荣岐.
在林业工程中混交林营造的特点及方法[J]
.中国科技投资,2014(A08):463-463.
被引量:3
6
苏良.
浅议淮北地区杨树生产[J]
.中国科技博览,2014(35):296-296.
7
李军.
白石砬子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资源优势分析及开发设想[J]
.防护林科技,2015,28(10):95-96.
被引量:2
8
钟琪.
混交林营造技术分析[J]
.绿色科技,2016,18(9):81-83.
被引量:7
9
吴增芳,王静静,丁爱娟.
浅谈半干旱地区丘陵混交林造林模式[J]
.现代园艺,2017,40(11):72-73.
10
崔军.
曲靖市混交林营造技术探讨[J]
.防护林科技,2019,0(9):83-86.
二级引证文献
33
1
李红艳.
浅谈混交林的造林技术[J]
.黑龙江科学,2014,5(4):54-54.
被引量:1
2
杜文.
造林方法与混交林造林技术分析[J]
.绿色科技,2015,17(7):48-49.
被引量:4
3
丁旭欢.
林业建设中混交林营造方法[J]
.宁夏农林科技,2015,56(6):22-23.
被引量:2
4
龚笑飞,焦洁洁,李大标,吴初平,袁位高.
抚育方式对次生杉阔混交林林下更新及物种多样性的影响[J]
.浙江林业科技,2015,35(5):16-19.
被引量:3
5
祁敏.
多样性混交造林的探讨[J]
.黑龙江科学,2016,7(12):62-63.
被引量:4
6
刘孝国,冯红娟.
宜阳县香鹿山生态园的资源优势分析及开发设想[J]
.安徽农学通报,2017,23(16):142-143.
7
王讷敏,李晨燕,杨振,Taimoor Hassan Farooq,吴鹏飞.
林区伐根生态经济价值及利用研究进展[J]
.世界林业研究,2017,30(5):34-38.
被引量:2
8
吴增芳,王静静,丁爱娟.
浅谈半干旱地区丘陵混交林造林模式[J]
.现代园艺,2017,40(11):72-73.
9
边铁林.
林业建设中的混交林栽植技术探究[J]
.农民致富之友,2017(6):112-112.
被引量:10
10
宋春颖.
辽宁混交林造林技术研究[J]
.农业与技术,2017,37(3):71-72.
被引量:3
1
张庭华.
浅谈混交林的营造技术[J]
.企业文化(中),2012(10):108-108.
2
蒋妙定,周子贵,孙敏华,邓观贵,杨水海.
杉木混交林营造技术及效益研究[J]
.浙江林业科技,1993,13(2):10-18.
被引量:10
3
孙永军.
混交林营造技术探究[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4(4):253-253.
被引量:1
4
梁云峰,李树华,邵新建.
落叶松混交林营造技术[J]
.黑龙江生态工程职业学院学报,2007,20(1):41-41.
被引量:1
5
杨春生.
苦槠混交林营造技术初探[J]
.福建林业科技,2012,39(3):80-82.
6
施兴全.
海寨林场混交林营造实践与探索[J]
.林业调查规划,2004,29(4):62-65.
被引量:3
7
吴喜平.
马尾松、枫香混交林营造[J]
.林业与生态,1998,0(2):19-19.
被引量:1
8
丁晶,何春艳.
落叶松与水曲柳混交林营造的主要技术要求[J]
.中国科技博览,2010(6):91-91.
9
刘明谊,林思祖,陈存及,朱水菊,曹光球.
杉木混交林营造的生态经济新途径[J]
.林业经济问题,1998,18(3):62-64.
被引量:2
10
白矿.
概述混交林营造及树种选择技术[J]
.黑龙江科技信息,2012(7):232-232.
被引量:2
林业实用技术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