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政策影响及我国的对策
被引量:
17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2008年金融危机爆发以来,以美国为首的发达国家先后提出了再工业化的政策措施。发达国家再工业化既是短期应对金融危机的要求,更是着眼于长远竞争优势而进行的战略性谋划,必将对世界经济格局产生较大的影响,我国应采取恰当的措施予以应对。而认为金融危机根源在于"去工业化"并把实行"再工业化"作为应对金融危机主要措施的观点具有片面性。
作者
陈宝明
机构地区
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
出处
《中国产业》
2010年第2期2-5,共4页
关键词
工业化政策
发达国家
金融危机
再工业化
世界经济格局
竞争优势
危机根源
片面性
分类号
F463 [经济管理—产业经济]
F112.2 [经济管理—国际贸易]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0
共引文献
0
同被引文献
95
引证文献
17
二级引证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95
1
陈英.
法国农业现代化及其对我国农业发展的启示[J]
.学术论坛,2005,28(5):72-75.
被引量:11
2
李水山 ,梁小伊 ,陈晓梅 .
日本农业科研、教育、推广的创新体系[J]
.职业技术教育,2005,26(25):68-71.
被引量:8
3
郑江绥,董书礼.
美国、欧盟发展制造业的经验及其对我国的启示[J]
.中国科技论坛,2006(3):128-131.
被引量:3
4
关平.
欧盟制造业的发展特征[J]
.经济导刊,2006(6):63-64.
被引量:1
5
董书礼.
从基于资源的制造向基于知识的制造转变——欧盟《未来制造业:2020年展望》报告述评及其启示[J]
.中国科技论坛,2006(4):141-144.
被引量:2
6
刘燕华,靳晓明,武夷山,等.国外支持农业科技创新的典型做法与经验借鉴[M].北京: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2008.
7
美国商务部.美国制造业应对挑战的综合战略[R].2004.
8
德勤.2010全球制造业竞争力指数报告[R].2010.
9
陈娟,秦自强.
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现状、问题及对策[J]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2007,25(2):195-198.
被引量:10
10
叶慧珏:《美国各州负债总计2万亿"再工业化"吸引中国新钱》,《21世纪经济报道》2011年1月5日.
引证文献
17
1
邢华彬,庞志.
美国再工业化战略浅析——兼论我国的对策[J]
.现代管理科学,2013,1(12):74-76.
2
丁自立,焦春海,郭英,王艳明.
国外立法情况对我国建立新型农业社会化服务体系的启示[J]
.农业科技管理,2010,29(6):29-31.
被引量:4
3
王俊.
“再工业化”战略下欧美中小企业成长转型经验及启示[J]
.企业科技与发展(下半月),2011(3):1-4.
被引量:2
4
王俊.
欧美“再工业化”对我国先进制造业竞争力的影响与对策[J]
.综合竞争力,2011(2):73-76.
被引量:14
5
宾建成,詹花秀.
美国重振制造业对我国的影响与对策[J]
.探索,2012(6):93-97.
被引量:3
6
张恒梅.
美国“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的挑战及其应对策略[J]
.新西部(中旬·理论),2012(11):187-188.
被引量:1
7
徐礼伯,沈坤荣.
美国“再工业化”国内研究述评[J]
.现代经济探讨,2013(7):78-81.
被引量:6
8
万继蓉.
欧美国家再工业化背景下我国制造业的创新驱动发展研究[J]
.经济纵横,2013(8):112-115.
被引量:13
9
王建利.
发达国家“再工业化”对都市型农业院校人才培养的启示[J]
.中国电力教育,2013(9):48-49.
10
杜肖伟.
美国再工业化对我国制造业出口的影响研究[J]
.商,2013(20):287-287.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61
1
张永翊,武乃胜,王倞.
现代农业产业体系构建中的政府、企业与社会[J]
.合作经济与科技,2012(3):8-10.
被引量:4
2
刘峰.
气箱脉冲袋式除尘器自动清灰控制器的研制及应用[J]
.水泥,2000(4):25-27.
被引量:6
3
丁浩,曹亚宏,罗永灿.
基于DEA交叉评价的中石油同业对标分析[J]
.甘肃科学学报,2012,24(2):151-154.
被引量:3
4
吴海峰,苗洁.
新型农业现代化探讨[J]
.农村经济,2013(2):24-27.
被引量:13
5
徐礼伯,沈坤荣.
美国“再工业化”国内研究述评[J]
.现代经济探讨,2013(7):78-81.
被引量:6
6
陈一芳,王顺林.
再工业化冲击下对现代物流业发展的思考[J]
.科技管理研究,2013,33(18):207-211.
7
孟祺.
美国再工业化对中美贸易的影响及对策[J]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2014(2):90-96.
被引量:12
8
庄志彬,林子华.
创新驱动我国制造业转型发展的对策研究[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1):45-52.
被引量:27
9
耿慧明,张皞.
欧美“再工业化”与中国制造业竞争力[J]
.安徽行政学院学报,2014,5(4):20-27.
被引量:2
10
吴晨映.
欧美国家“去工业化”与“再工业化”实践对我国制造业升级的启示[J]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4,33(4):96-100.
被引量:1
1
孙建文.
浅析“三鹿集团奶粉事件”危机根源[J]
.管理观察,2008(21):64-65.
2
危机根源:虚拟对冲实体[J]
.经济展望,2009(1):114-114.
3
彭再德,陈国权.
东南亚金融危机根源与上海科技兴市战略[J]
.上海改革,1999(8):45-45.
4
梁爱云.
马克思经济危机理论与凯恩斯经济危机理论比较[J]
.湖北经济学院学报,2011,9(2):14-18.
5
赵家和.
南朝鲜的工业化政策和外向型经济[J]
.国际贸易,1989(5):16-18.
6
王双群,范卫青.
工业化进程中的政府决策对农业发展的影响[J]
.江汉论坛,2015(1):11-16.
7
全球粮食危机根源何在[J]
.党课,2011(4):6-7.
8
吕红杰,卢绍斋.
三九危机根源[J]
.经营管理者,2004(8):33-34.
9
汉弗莱P.B.莫希,徐巍.
中国在非洲工业化进程中的角色[J]
.中国投资(中英文),2016,0(16):60-61.
10
阿兰·格林斯潘,侯玉陶(编译).
我的自白书[J]
.中国物流与采购,2008(22):26-26.
被引量:1
中国产业
2010年 第2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