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尧、舜、禹之称的部族文化基因和文学效应
被引量:
2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尧、舜、禹是先民为死者所加的称号,与后代的谥号有不同的性质。尧的本义指高远,舜指花卉,禹则指带足的水族动物。这三个称号的生成,与三大部族先民的变形转生观念密不可分。这三个称号对于后代相关人物的文学表现产生多种效应,但有强弱之别。
作者
李炳海
机构地区
中国人民大学文学院
出处
《民族文学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64-71,共8页
Studies of Ethnic Literature
关键词
尧舜禹之称
部族文化
转生观念
文学效应
分类号
I206.2 [文学—中国文学]
K21 [历史地理—中国史]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0
参考文献
10
共引文献
227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2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10
1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年..
2
桂馥.《说文解字义证》.第179页,齐鲁书社,1994年版.
3
王念孙:《广雅疏证》,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
4
徐元诰.《国语集解》[M].中华书局,2002年版.第500-502页.
5
郝懿行.《尔雅义疏》,上海古籍出版社,1983年版,第531页
6
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404.
7
贺次君.《括地志辑校》,第108页,中华书局1980年版.
8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6年.第253页.
9
孙希旦.《礼记集解》[M].中华书局,1998年版.第6页.
10
扬雄.《法言》,第28页,中华书局(诸子集成本)1996年版.
共引文献
227
1
黄晓冬.
古汉语训诂材料中词的词义层次[J]
.求索,2004(7):211-213.
2
黄宇鸿.
《说文解字》与粤方言本字考[J]
.语言研究,2002,22(4):111-116.
被引量:2
3
王凤霞.
生命横遭摧残的哀叹和控诉——先秦两汉动物寓言诗的反伤害意识[J]
.江汉论坛,2004(10):106-108.
被引量:1
4
李锐.
商朝的帝王数[J]
.中国史研究,2004(3):9-17.
5
宋永培.
训诂材料的综合与词义的具体所指[J]
.学术研究,2004(11):136-138.
被引量:1
6
陈学广.
“语言说我”与“我说语言”——文学如何以言表意[J]
.江海学刊,2004(6):167-170.
被引量:2
7
邹昌林.
中国古代至上神——天帝的起源[J]
.世界宗教研究,2004(4):125-137.
被引量:7
8
贾海生.
洛邑告成祭祀典礼所奏乐歌考[J]
.文学遗产,2001(2):4-13.
被引量:6
9
王东海.
汉语同义语素编码的参数和规则[J]
.中国语文,2002(2):159-164.
被引量:8
10
查昌国,侯云灏.
论西周孝尊祖敬宗抑制父权——兼论古史研究中经史方法的运用[J]
.史学理论研究,2001(2):67-77.
被引量:2
同被引文献
29
1
任剑涛.
伦理与政治的内在关涉──孔子思想的再诠释[J]
.孔子研究,1998(3):13-22.
被引量:6
2
郦道元.水经注[M].谭属春,陈爱平点校.长沙:岳麓书社,1996.
3
李泰.括地志辑校[M].贺次君,辑校.北京:中华书局,1980.
4
干宝.搜神记[M].北京:中华书局,1985:1.
5
朱海雷.尸子译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06:37.
6
王先谦.诗三家义集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7..
7
袁珂.山海经校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0..
8
段玉裁.说文解字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1..
9
孙星衍.尚书今古文注疏[M].北京:中华书局,1986..
10
李昉.太平御览[M].北京:中华书局影印宋本,1985..
引证文献
2
1
李炳海,刘洋.
高唐神女传说的炎帝部族文化属性[J]
.湖北社会科学,2015(3):114-123.
被引量:1
2
黄煌,蔡舒姝.
“推也循也”:“舜无为”的语言分析[J]
.学园,2015,0(18):113-115.
二级引证文献
1
1
王尧.
2015年度传说研究综述[J]
.长江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7,40(2):8-15.
被引量:1
1
艾娅.
莎士比亚《李尔王》的悲剧解析[J]
.俪人(教师),2015,0(14):183-183.
2
张立国.
写作方式与文学效应--读网络文学[J]
.当代小说,2002(8):47-48.
3
刘景莉.
《李尔王》中主人公的悲剧艺术分析[J]
.芒种(下半月),2013(7):126-127.
4
吴秀明.
巨人的文学效应——论毛泽东文艺创作和文艺批评对中国当代文学的影响[J]
.毛泽东思想研究,1997(1):94-99.
5
黄德贤.
景因文显 文以景传——谈风景名胜中的文学效应[J]
.风景名胜,1997,0(1):17-17.
6
李莉莉.
从《黑王子》看元小说的创作模式与文学效应[J]
.学术交流,2010(1):181-183.
被引量:2
7
刘达科.
中国古代民族融合及其文学意义的思考[J]
.太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11(5):60-65.
被引量:1
8
钱秀银.
独特的社会效应和文学效应——评报告文学集《大潮回声》[J]
.文艺评论,2001(3):87-88.
被引量:1
9
王杰红.
效应视角下的文学之考察[J]
.黄冈师范学院学报,2001,21(2):47-51.
10
李裴.
“自我”的含义及其文学效应[J]
.山花,1991,0(1):67-69.
民族文学研究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