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论特里·伊格尔顿的“性别视角” 被引量:7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特里·伊格尔顿是西方较早在文学研究中贯穿性别意识的男性批评家,其学说将马克思主义与性别/身体政治有机结合,丰富了文学批评的性别视角,发展了马克思主义文艺思想。他认为,作为文化批判的女性主义批评主潮是最贴近社会的革命的批评,值得充分肯定;同时,他也对女性主义个人主义和过分抬高性别共性而贬低阶级差异性的倾向进行了批评,其作品评论是性别视角与阶级意识融合的成功实践。特里·伊格尔顿的理论与批评实践,对于我国仍在发展的女性主义批评和性别诗学建构,以及马克思主义文艺学的拓展,均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作者 林树明
出处 《文学评论》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13-18,共6页 Literary Review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13

  • 1Terry Eagleton, After Theory, New York, 2003, p.6, pp.3--4, p.30, p.13, p.30.
  • 2特里·伊格尔顿 王杰等译.《审美意识形态》[M].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1年.第100页.
  • 3弗兰西斯.姆恩,孟登迎.英国文学研究中的阿尔都塞[J].外国文学,2002(2):63-69. 被引量:12
  • 4特里·伊格尔顿.《历史中的政治、哲学、爱欲》[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9年版.第108页.
  • 5特里·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M].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86年版.第260页.
  • 6哈罗德·布鲁姆.《西方正典》,译林出版社.2004年版,第5-6页.
  • 7特里·伊格尔顿.《沃尔特·本雅明或走向革命的批评》,郭国良等译,译林出版社2005年版,第61页,第129-130页.
  • 8赫伯特·马尔库塞.《审美之维》,李小兵译,三联书店1992年版,第149页.
  • 9特里·伊格尔顿.《后现代主义的幻象》,华明译,商务印书馆2002年版,第70页.
  • 10王旭峰.后殖民之后:理论的反思与重构[J].外国文学评论,2008(3):130-138. 被引量:10

二级参考文献49

  • 1余虹.理解文学的三大路径——兼谈中国文艺学知识建构的“一体化”冲动[J].文艺研究,2006(10):23-29. 被引量:22
  • 2[英]特雷·伊格尔顿.《二十世纪西方文学理论》.伍晓明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年1月版.第175页,第184页,第185页.第14页,第171页,第172页,第9页,第11页,第197页,第5页.
  • 3[英]安纳·杰弗森,戴维·罗比等.《西方现代文学理论概述与比较》,陈昭全等译,湖南文艺出版社1986年版,第1-3页.
  • 4[英]拉曼·塞尔登等.《当代文学理论导读》,刘象愚译,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年版,第2-9页,第10页.
  • 5朱立元主编.《当代西方文学理论》,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1997年版,第2-8页.
  • 6[法]托多罗夫.《批评的批评》,王东亮、王晨阳译,三联书店1998年版,第19页.
  • 7[德]伽达默尔.《真理与方法》[M].上海译文出版社,1999年版.第343页以下.
  • 8马克思 恩格斯.《共产党宣言》[A]..《马克思恩格斯选集》[C].人民出版社,1972年.第259、259页.
  • 9萨义德.《文化与帝国主义》[M].北京:三联书店,2003年版.第396页.
  • 10[美]库恩:《必要的张力》,福建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35页。

共引文献55

同被引文献84

引证文献7

二级引证文献10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