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创新型土木工程科技人才的培养与教学改革探讨
被引量:
4
下载PDF
职称材料
导出
摘要
分析了当前我国在创新型人才培养在成长环境、培养环境、使用环境等方面存在的若干问题。针对土木工程的专业发展特点和背景,建议在教学方法、教学管理模式,教学环境等诸多方面实施有效的教学改革,加强对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的探索,并进一步提出了土木工程科技人才培养的可持续发展观念。
作者
吴丽丽
左菊林
机构地区
中国矿业大学力学与建筑工程学院
中国瑞林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出处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年第5期18-19,21,共3页
CHINA EDUCATION INNOVATION HERALD
关键词
创新
土木工程
培养
教学改革
分类号
G521 [文化科学—教育技术学]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8
参考文献
5
共引文献
61
同被引文献
29
引证文献
4
二级引证文献
8
参考文献
5
1
金春雷,汪羿.
加强文化素质教育 培养高质量科技工程人才——贵州工业大学文化素质教育实践与认识[J]
.贵州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1,3(1):14-16.
被引量:1
2
黄泽峰.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新探索[J]
.科技咨询导报,2007(8):177-177.
被引量:6
3
孙南屏,祁玲.
土木工程专业产业背景的变化及影响[J]
.广东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5(B09):20-22.
被引量:2
4
黄金林,魏双燕,郭春光.
高等工程教育应用型人才培养探讨——高等工程教育的历史沿革、发展状况和存在问题[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3,4(3):39-42.
被引量:8
5
严新平,谢峻林,李志峰.
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与实践教学改革[J]
.教育评论,2009(1):48-50.
被引量:49
二级参考文献
8
1
张彩千,郑波.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特征、现状和实施管理探析[J]
.和田师范专科学校学报,2005,25(1):86-88.
被引量:15
2
夏婷.
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的探索与思考[J]
.广西青年干部学院学报,2006,16(2):47-49.
被引量:6
3
周舟.
认知实践教学——应用型人才实践能力培养之基[J]
.现代企业教育,2007(07X):18-20.
被引量:11
4
魏兆胜.
准确定位 不断提高工程应用型本科人才培养质量[J]
.中国高等教育,2008(6):20-22.
被引量:10
5
张耀荔,柯明,刘艳荣.
实验、实习与实训平台建设的思考[J]
.中国市场,2008(9):150-151.
被引量:9
6
曾献.
强化实践性教学 培养应用型人才[J]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素质教育研究),2008,9(3):54-55.
被引量:7
7
李为,余龙江,鲁明波,栗茂腾,吴元喜.
生产实习中探究式教学研究与实践[J]
.理工高教研究,2008,27(2):139-142.
被引量:14
8
宋博岩,李雪.
大学生科技创新实践活动滚动支持的指导模式[J]
.黑龙江高教研究,2004,22(3):146-147.
被引量:15
共引文献
61
1
雷起宏,李镜汝,梅菲,李韩,马丽华.
自然资源行业发展形势及人才需求分析与建议[J]
.科教导刊,2023(3):14-17.
被引量:1
2
刘新武,刘昕,杜萌.
光学制造领域应用型创新人才培养模式[J]
.军民两用技术与产品,2018,0(20):260-260.
3
张淼.
从实践终身教育谈重新定位高等工程教育[J]
.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8(1):86-88.
被引量:5
4
史维秀.
深化实验实践教学 培养卓越工程师[J]
.科教导刊,2014(8).
5
黄炳翔,刘红宇.
基于大学生“四种能力”培养的高校教学改革[J]
.教书育人(高教论坛),2011(27):108-110.
被引量:1
6
程远志,刘欣.
高等教育强国背景下地方应用型本科教育的发展动因[J]
.教育与职业,2009(26):13-15.
被引量:7
7
郭淑英,马金贵.
高职园林技术专业实践教学的思考[J]
.中国成人教育,2009(16):152-153.
被引量:6
8
葛晨光.
高校素质教育中的创新教育探析[J]
.中国高校科技与产业化,2009(10):59-60.
被引量:2
9
刘萍萍.
研究生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商场现代化,2009(32):76-77.
被引量:1
10
叶丹.
大学生创新素质培养模式建构探究[J]
.六盘水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0,22(2):68-70.
被引量:3
同被引文献
29
1
林子臣,万国良.
土木工程类复合型执业人才培养的研究与实践[J]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4(S1):71-73.
被引量:8
2
刘琪,叶民.
竺可桢学院优秀生选拔机制的研究与实践[J]
.中国大学教学,2004(7):41-42.
被引量:6
3
吴瑾,程吉昕.
新加坡国立大学土木工程人才培养方案及其特点[J]
.高等建筑教育,2004,13(4):87-89.
被引量:9
4
张云莲,李启令,俞春校.
《土木工程材料》教学的创新理念[J]
.山东建筑工程学院学报,2004,19(4):90-92.
被引量:17
5
吴瑾,艾军.
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研究与实践[J]
.高等建筑教育,2005,14(2):23-25.
被引量:18
6
金顶兵.
中国制度环境下本科学生自主选择专业的探索与实践——北京大学元培计划实验班的案例分析[J]
.高等教育研究,2006,27(9):88-93.
被引量:24
7
欧群慧,周宁玉.
深化高等教育改革 探索新的人才培养模式——对湖南大学“李达”教学改革实验班的思考和建议[J]
.企业家天地(下旬刊),2007(5):115-116.
被引量:18
8
虞立红,李艳玲,李敏谊.
本科优秀人才培养模式探索——北京师范大学励耘实验班建设与改革经验[J]
.中国大学教学,2009(1):24-26.
被引量:21
9
孙文彬.
土木工程专业应用型人才培养方案思考[J]
.高等建筑教育,2009,18(1):40-43.
被引量:6
10
张俊平,禹奇才,童华炜,冀兆良.
突出大工程观 彰显应用特色——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J]
.中国大学教学,2010(5):31-33.
被引量:19
引证文献
4
1
韩鹏举,白晓红,张瑞.
土木工程专业拔尖创新人才的培养模式与体系探索——以太原理工大学工程科技创新实验班为例[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2,3(4):20-23.
被引量:7
2
张淑云,邱继生,代慧娟,侯丕吉.
建筑工程专业方向创新性人才培养研究与实践[J]
.教育教学论坛,2018(48):111-112.
被引量:1
3
饶军应.
伊利诺伊理工学院与贵州大学学生培养方案比较研究——以土木工程专业为例[J]
.教育文化论坛,2018,10(5):62-67.
4
杜光乾,张新铭.
创新理念下的土木工程教学研究[J]
.科学中国人,2017(6Z):265-265.
二级引证文献
8
1
徐风国,单正丰,周波.
高校成人教育与社会实践挂钩的管理与成效探索——以南京农业大学成人教育为例[J]
.中国成人教育,2013(19):28-31.
被引量:2
2
吴水田,陈平平.
管理角色仿真创新班个案研究——以广州大学为例[J]
.创新与创业教育,2016,7(4):83-85.
3
赖笑,王锋,宋帅.
基于校企深度合作的虚拟BIM实验班建设研究[J]
.湖北开放职业学院学报,2020,33(24):126-127.
4
刘莹,庞慧慧,李艳,肖良,刘宗辉.
土木水利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探索——以广西大学为例[J]
.南宁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3,40(4):212-216.
被引量:3
5
胡锦林,沈扬,喻君,李显,罗力中.
“双主”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在土木类学科竞赛指导实践中的应用[J]
.中国建设教育,2017(5):89-93.
6
龚军,吕小毅.
实验班创新创业人才培养及对策分析[J]
.科教导刊,2017(7Z):29-30.
被引量:4
7
李静,郑华升.
搭积木对力学建模教学的启发[J]
.科技风,2019(14):27-28.
8
冒顾慧.
基于职教“3+4”体系下的土木工程专业衔接课程的学习策略探讨[J]
.现代职业教育,2018(9):200-200.
1
王赫然,邵景琦.
论教育与科技发展的关系[J]
.北京市经济管理干部学院学报,1998,13(2):33-35.
2
本刊评论员.
要加强科技教育[J]
.现代特殊教育,1996(4):1-1.
3
厚富艳.
浅谈小学信息技术教学中创新能力的培养[J]
.小说月刊(下半月),2016,0(1):4-5.
4
方海霞.
创新型科技人才的培养与科学技术教育[J]
.科技信息,2008(14):190-190.
被引量:1
5
印度科技人才的培养机制探析[J]
.职教论坛,2010,26(25):57-57.
6
崔虹云,尚东昌,陈新.
地方高校理工科技人才培养模式研究[J]
.边疆经济与文化,2016(4):68-69.
被引量:1
7
郭玉堂.
浅谈实验对科技发展的促进作用[J]
.教学仪器与实验(中学版),2002,18(1):20-20.
8
王巍一.
立足教师素质提高 面向未来发展教育——关于当前教师整体素质如何适应教育现代化的思考[J]
.常州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1996,21(2):1-4.
被引量:1
9
李泽,李丽玲.
试论国际化大都市人才素质特征及汉堡科技人才的培养[J]
.成人高等教育研究,2000(6):5-6.
10
胡元聪.
浅析科教兴国战略思想形成的理论依据[J]
.重庆教育学院学报,2003,16(4):16-19.
中国科教创新导刊
2010年 第5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