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话题:闽籍海外学者郑子瑜的修辞学研究
被引量:1
On Mr. Zheng Ziyu's Academic Innovation
出处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0-87,共8页
Journal of Fujian Normal University:Philosophy and Social Sciences Edition
关键词
郑子瑜
修辞学史
学术创新
Zheng Ziyu, History of rhetoric, Academic innovation
参考文献15
-
1陈子善.《研究郁达夫诗词第一人》,载宗廷虎编.《郑子瑜的学术研究和学术工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
-
2陈子善.《筚路蓝缕,功不可没--略谈郑子瑜的(鲁迅诗话)》,载宗廷虎编.《郑子瑜的学术研究和学术工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
-
3《温家宝在湖北考察时指出……不断创新的民族绝不会被打垮》.《文汇报》,2009年4月1日头版.
-
4郑子瑜.《论(史记)修辞之偶疏》.《郑子瑜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
5郑子瑜.《自传》.《郑子瑜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
-
6梁通.《郑子瑜与黄遵宪研究》,载宗廷虎主编.《郑子瑜的学术研究与学术工作》,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1992年.
-
7郑子瑜.《郁达夫诗出自宋诗考》,载《郑子瑜学术论著自选集》,北京: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第219-221,209页.
-
8郑子瑜.《编写<中国修辞学史稿>的体会》,引自《郑子瑜学术论著自选集》,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1994年版,276页.
-
9蒋孔阳,濮之珍.贯通古今,蔚为大观——读《中国修辞学通史》[J].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9,41(4):13-15. 被引量:6
-
10张炼强.史笔纵论修辞学 不薄前人爱后人——评《中国修辞学通史》[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1999,36(4):155-156. 被引量:2
共引文献15
-
1郑子瑜.关于中国修辞学史的研究[J].首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1993(1):9-16. 被引量:1
-
2谭汝为.论清词论中的修辞思想——纪念郑子瑜《中国修辞学史稿》出版13周年[J].毕节师专学报,1997,21(3):8-13.
-
3曹德和.海纳百川 有容乃大——宗廷虎、李金苓教授治学育人双丰收探因[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04,19(5):38-42. 被引量:3
-
4疏志强.宗廷虎先生修辞学研究述评[J].毕节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综合版),2005,23(3):5-9.
-
5吴予敏.中国传播观念史研究的进路与方法[J].新闻与传播研究,2008,15(3):33-39. 被引量:27
-
6杜文霞.中国修辞史研究综述[J].福建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9(1):44-47. 被引量:1
-
7孟建安.传承·创新·超越——宗廷虎主编《20世纪中国修辞学》的突出特色[J].毕节学院学报(综合版),2010,28(1):18-24. 被引量:2
-
8宗廷虎.吴士文与陈望道[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6):105-112. 被引量:2
-
9宗廷虎.再论郑子瑜与陈望道——纪念郑子瑜先生诞辰100周年与陈望道先生逝世40周年[J].当代修辞学,2017(5):20-26.
-
10宗廷虎.一部新意迭出的力作——读陈丽梅《“言外之意”修辞现象研究》[J].楚雄师范学院学报,2018,33(1):70-76.
-
1胡明扬.重视海外学者的汉语研究[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4(2):135-138.
-
2李军.“都”的句法语义研究综述[J].学习月刊,2010(16):35-36.
-
3宗廷虎.吴士文与陈望道[J].辽东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6,18(6):105-112. 被引量:2
-
4金鹏.初中英语教育的创新理念和方法研究[J].新课程,2017,0(2):13-13. 被引量:5
-
5张艳臣,常亮,王馨雪.模糊语言在翻译中的应用[J].牡丹江师范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6):125-126. 被引量:6
-
6张克亮,崔钦华.科技英语文体特点的实证法分析[J].外语研究,2001,18(1):63-64. 被引量:8
-
7张林霏.高校翻译教学中学生跨文化意识的培养探究[J].英语广场(学术研究),2015(8):124-125. 被引量:2
-
8章京萍.中英语言相互交融是一种时尚[J].世纪桥,2006(10X):82-82.
-
9李利文.大学英语教学方法的实践研究[J].都市家教(下半月),2010(6):52-52.
-
10贾从永.四、六级难句攻关(9)[J].大学英语,2010(3):61-6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