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九十年代中国居民高储率:结合人口的探讨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中国自改革以来,经济基本处于快速增长状态,与此相联系,中国的居民储蓄率一直稳定在较高的水平线上,尤其是九十年代,居民储蓄率较之八十年代明显上了一个台阶。但是,值得注意的是,同期居民收入却无大幅度的增长。本文试图揭示中国人口状况的变动与此现象的必然联系,并据此分析中国居民储蓄率变动的长期趋势。 一、绝对收入理论面临挑战 居民储蓄有两种含义,广义上指居民的可支配收入(Y)中除去当期消费(C)的部分,狭义仅指居民储蓄存款。这里论述的是广义上的居民储蓄。其中,可支配收入=货币收入+实物收入-转移性支出一个人所得税。 绝对收入理论是由凯恩思提出并经其他经济学家发展而成的,在研究储蓄率变动成因上一直处于支配地位,至今仍广为采用。它认为:消费额与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函数关系。即收入增长越快,则储蓄率越大;反之,若收入增长速度下降,则储蓄率相应减少。然而。
作者 曾子龙
出处 《金融科学(中国金融学院学报)》 CSSCI 1998年第4期50-51,92,共3页
  • 相关文献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