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伦理革命的困境和传统文化的绵延——从鲁迅的《伤逝》到巴金的《寒夜》 被引量:2

下载PDF
导出
摘要 鲁迅的《伤逝》和巴金的《寒夜》,讲述的都是关于个体自我拯救和弱者无助牺牲的故事,披露了个人主义的伦理革命在中国所遭遇的两难处境,即它在证明自己的合理性的同时又在证明着自身的不合乎社会正义。在西方有效的个人主义伦理原则到中国没能发展出一套成熟的方法,表明了中国传统文化影响力的绵延,它使中国现代作家对悲剧的个性因素不抱太高的热情,相反喜欢把悲剧引向对社会的控诉。跟于连式悲剧中的个人激情要猛烈地突破社会规范不同,中国式的悲剧总是保持了一种情感内敛的温和风格,这表明作家采取了一种在个人本位和集体本位之间游移不定的伦理立场。但《伤逝》和《寒夜》毕竟是有所不同的,两者的差异反映出随着社会革命的展开文学对社会控诉的力度加强了,同时也可见出一些其它的变动,比如在新的时代性别的地位发生了逆转。
作者 陈国恩
机构地区 武汉大学
出处 《贵州社会科学》 CSSCI 2010年第3期85-90,共6页 Guizhou Social Sciences
  • 相关文献

参考文献3

  • 1陈独秀.敬告青年.青年杂志,1915,1(1).
  • 2陈独秀.《吾人最后之觉悟》[J].青年杂志,1916,1.
  • 3巴金.谈《寒夜》[A]..寒夜[M].上海文艺出版社,1980..

共引文献249

同被引文献42

引证文献2

二级引证文献1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