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导航
期刊开放获取
河南省图书馆
退出
期刊文献
+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任意字段
题名或关键词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检索
高级检索
期刊导航
生态安徽与徽茶品质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
1
原文传递
导出
摘要
从三个方面研究生态安徽与徽茶自然品质的关系。研究结果表明:生态安徽生物多样性与地貌非均匀性是优质徽茶形成的重要条件;独特的地理环境和优良的茶树品种是优质徽茶形成的物质基础;完善的生态系统结构与健全的生态功能是优质徽茶形成的关键指标。
作者
江平
机构地区
安徽天品堂生态农业有限公司
出处
《茶业通报》
2010年第1期18-20,共3页
Journal of Tea Business
关键词
生态
安徽
徽茶
品质
分类号
S571.1 [农业科学—茶叶生产加工]
引文网络
相关文献
节点文献
二级参考文献
67
参考文献
8
共引文献
299
同被引文献
7
引证文献
1
二级引证文献
1
参考文献
8
1
王宏树.
安徽茶业微环境生态建设构想[J]
.茶业通报,2005,27(3):107-109.
被引量:2
2
王守生,黄建国,邹连生,朱兵清,袁玲.
“巴山峡川”茶园自然环境与茶叶品质的调查研究[J]
.中国农学通报,2003,19(5):160-163.
被引量:12
3
李永菊,庞晓莉,司辉清.
高山云雾出好茶——浅谈茶叶品质与环境条件的关系[J]
.茶业通报,2006,28(3):115-116.
被引量:24
4
彭萍,杨水平,李品武,侯渝嘉,胡翔,徐进.
植茶对土壤环境效应分析研究[J]
.茶叶科学,2007,27(3):265-270.
被引量:25
5
蒋跃林,张仕定,张庆国.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茶树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2005,25(1):43-48.
被引量:33
6
林伟宏.
植物光合作用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反应[J]
.生态学报,1998,18(5):529-538.
被引量:132
7
章明奎,黄昌勇.
公路附近茶园土壤中铅和镉的化学形态[J]
.茶叶科学,2004,24(2):109-114.
被引量:33
8
陈宗懋.
我国茶叶卫生质量面临的问题和对策[J]
.茶业通报,2001,23(1):7-10.
被引量:55
二级参考文献
67
1
梁春祥,姚贤良.
华中丘陵红壤物理性质空间变异性的研究[J]
.土壤学报,1993,30(1):69-78.
被引量:58
2
王晓萍.
茶根分泌有机酸的分析研究初报[J]
.茶叶科学,1994,14(1):17-22.
被引量:23
3
邓欣,谭济才,尹丽蓉,任佑华,刘红艳.
不同茶园土壤微生物数量状况调查初报[J]
.茶叶通讯,2005,32(2):7-9.
被引量:25
4
李以暖,王凯荣.
茶叶品质与环境地质关系的探讨[J]
.茶叶,1995,21(2):5-7.
被引量:9
5
汪春园,荣光明.
茶叶品质与海拔高度及其生态因子的关系[J]
.生态学杂志,1996,15(1):57-60.
被引量:49
6
胡来林.
茶叶产量与环境因子关联分析[J]
.中国农业气象,1996,17(1):21-22.
被引量:7
7
郭荣发,刘腾辉.
南方茶园土壤活性铝、锰和pH研究[J]
.土壤通报,1997,28(1):39-40.
被引量:15
8
关松萌.土壤酶及其研究法[M].农业出版社,1986..
9
汤大清.四川亚热带农业气候资源及其合理利用[J].农业气象,1985,(4):1-6.
10
刘家坤等.茶叶生产的适宜区域和布局[J].中国农业科学,1981,(4):61-65.
共引文献
299
1
魏霞,李守中,郑怀舟,朱锦懋.
叶片气体交换和叶绿素荧光在植物逆境生理研究中的应用[J]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7,23(4):124-128.
被引量:21
2
包青春,王兵,赵广东,王燕.
CO_2浓度短期倍增对银杏叶片光合特性的影响[J]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8,29(4):44-48.
3
闫峰,李茂松,覃志豪,王艳姣.
昭通市茶产业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J]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07,28(1):59-62.
被引量:5
4
刘声传,喻云春,李则贤,陈娟.
贵州生态茶园与茶叶农药残留关系探讨[J]
.贵州茶叶,2010,38(1):9-12.
被引量:2
5
于佳,于显枫,郭天文,张绪成,马一凡.
施氮和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春小麦拔节期光合作用的影响[J]
.麦类作物学报,2010,30(4):651-655.
被引量:12
6
凌云强.
安徽省茶叶卫生质量状况及其对策[J]
.茶业通报,2004,26(4):167-168.
7
蒋跃林,张庆国,张仕定,岳伟,谢超群.
大气CO_2含量增加对小麦籽粒营养品质的影响[J]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2005,10(1):21-25.
被引量:8
8
蒋跃林,张庆国,岳伟,张仕定,黄明灯.
大豆光合特性对大气CO_2浓度升高的响应[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3):290-293.
被引量:15
9
蒋跃林,张仕定,张庆国.
大气CO_2浓度升高对茶树光合生理特性的影响[J]
.茶叶科学,2005,25(1):43-48.
被引量:33
10
师进霖,纳玲洁,宋云华,冯翠萍,付林.
土壤肥力因子与茶叶品质的关系[J]
.中国农学通报,2005,21(4):97-100.
被引量:34
同被引文献
7
1
郑毅.关于茶文化与可持续发展的思考,2011.
2
丁以寿."徽茶文化研究思路座谈会"发言,2010.
3
郑之宽,杨庆.安徽茶产业调查,2009.
4
郑之宽.充分利用两种优势资源,加速徽茶产业跨越式发展2010:12.
5
费明煦.论徽茶产业的可持续发展,2010:4.
6
费明煦.提升徽茶文化软实力,促进徽茶产业经济发展,2010:11.
7
詹罗九.略论徽茶文化与徽茶产业,2004:10.
引证文献
1
1
郑之宽,费明煦.
概述“徽茶”[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3):1-3.
被引量:1
二级引证文献
1
1
谢盛.
地理标志视域下徽茶的保护与发展——以霍山黄芽为例[J]
.茶叶学报,2023,64(5):60-65.
1
王更生.
界外看茶——徽茶崛起再思考[J]
.茶业通报,2014,36(1):8-9.
2
郑之宽,费明煦.
概述“徽茶”[J]
.安徽农学通报,2011,17(23):1-3.
被引量:1
3
吴义鸿.
徽茶印象[J]
.茶业通报,2015,37(1):37-40.
被引量:2
4
安徽省茶业学会、安徽省徽茶文化研究会、安徽省有机茶研究会2011年年会[J]
.茶业通报,2011,33(4).
5
安徽省茶业学会、安徽省徽茶文化研究会、安徽省有机茶研究会2011年年会在岳西召开[J]
.茶业通报,2011(4).
6
王更生.
桐城十年树茶实践与徽茶崛起的思考[J]
.茶业通报,2013,35(2):58-62.
7
顾公新.
品牌给力、转型升级——浅谈徽茶产业持续、健康、快速发展之对策[J]
.茶业通报,2012,34(1):10-14.
被引量:2
8
刘家杰.
拓展徽茶网上营销 抓住茶产业品牌振兴机遇[J]
.茶业通报,2011,33(2):51-53.
9
章传政,童城,李明智.
徽州黟县石墨茶发展探析[J]
.现代农业科技,2013(7):318-318.
被引量:2
10
赵颖南.
生态农业:建设生态安徽的基础支撑[J]
.安徽科技,2003(12):23-25.
茶业通报
2010年 第1期
职称评审材料打包下载
相关作者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机构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相关主题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浏览历史
内容加载中请稍等...
;
用户登录
登录
IP登录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